
需求不振閑置船舶數量反彈
根據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統計數據,9月初,全球網格式集裝箱船數量為5053艘,合計運力1600萬teu以上。
與今年1月1日時相比,運力凈上升了6.2%,反映在此期間,新增運力數量超過了遭拆解運力數量。
自今年以來,共有93.4萬teu運力加入運營船隊,遠遠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當時共有86萬teu新增運力,但低于2010年1-9月的110萬teu.
其中,88.6萬teu(占今年以來新增運力的95%)是在2006-2008年期間訂造的,正好趕在上一輪金融危機摧毀集裝箱貿易之前。特別是今年交付的所有42艘萬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裝箱船都是在2009年前訂造的。
這些大船的延遲交付率也是所有船型中最高的。時鐘撥回到訂船時,船東們預期世界經濟將小步復蘇,集裝箱需求也將逐漸好轉。但事與愿違,集裝箱貿易在大多數時間內維持低迷,尤其是在投放了大量超大型集裝箱船的東西向貿易航線上。
在今年交付的新運力中,支線船只占到了總運力的1%,較大的支線船、靈便型船和次巴拿馬型船占到了4%,巴拿馬型船占17%,特超巴拿馬型船占20%,超大型船占58%.
在1000teu以下的小型支線船方面,今年總共只有6艘船,共5424teu,投入運營,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大船的規模經濟效益和替代效應。該尺寸船占手持訂單的份額已經減少到了2%.
而10000teu以下的特超巴拿馬型船共有25艘新船交付,合計運力18.4萬teu,比去年同期增長75%.馬士基是這一尺寸船的最大接收方,共接收了8艘船,合計運力6.4萬teu.
Lloyd's List Intelligence對閑置船的統計則顯示閑置船數量再次反彈。3月-8月,閑置船隊規模一度減少了31.4萬teu至34萬teu.但9月再度回升到40萬teu,是近5個月里的最高水平。
在這些閑置運力中,有近36%停在中國、韓國和俄羅斯。另有29%停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
無論是在主干航線上還是小航線上,隨著貨量持續疲軟和運價走低后企穩,船公司紛紛早于往年開始了冬季運力調整。CKYH聯盟與G6聯盟都已宣布了亞歐線運力撤裁計劃。偉大聯盟和以星則決定合并兩條泛太線為一條。
盡管目前閑置運力僅相當于總運力規模的2.5%多一點,但Lloyd's List Intelligence預計未來幾個月里閑置運力將飆升,船公司應對冬季淡季的措施包括撤線、重組航線和入塢維護。
小型船甚至包括巴拿馬型船預計將成為被閑置最多的船型。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初,1000 teu-2999 teu船型只有67艘船閑置,但現在數量已飆升至95艘。隨著船公司加快還船,非經營性船東首當其沖遭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