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市觀察 > 正文

新加坡船企打響高端阻擊戰  

2013-09-09 08:13:24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今年,對于新加坡兩家最大的海洋鉆井平臺(船型 船廠 買賣)建造企業吉寶集團和勝科海事來說,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年。由于全球船舶市場仍處于低谷,中國和韓國造船企業開始大舉進軍鉆井平臺建造領域,以彌補新船訂單的不足,導致這一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保持其優勢地位,新加坡船企在努力提高技術水平的同時,正大力研發高端產品——新型鉆井平臺和鉆井船(船型 船廠 買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優勢地位面臨挑戰

自2000年以來,吉寶集團下屬的吉寶遠東船廠和勝科海事下屬的PPL船廠及裕廊船廠承建了全球約70%的自升式鉆井平臺。然而,這一優勢地位目前正受到來自中國和韓國企業的挑戰。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于4月17日的報道,截至4月中旬,中國企業今年已經承接了總價值達27.3億美元的鉆井平臺訂單,而同期新加坡企業只獲得19.7億美元的訂單。“新船訂單不足使中國船企的產能出現明顯過剩,導致其紛紛轉向海洋鉆井平臺市場。” 據Religare Capital公司分析師福南德(Fernando)預測,到2015年,中國船企的鉆井平臺產量將追上新加坡船企。 

吉寶集團首席執行官朱昭明(Choo Chiau Beng)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也指出,三大主流船型訂單的減少是促使中國船企努力拓展包括鉆井平臺在內的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裝備市場的主要因素,而較低的價格和極具吸引力的付款方式更是吸引國際船東在中國船企訂造海工裝備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隨著一些中國企業,如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煙臺中集來福士(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有限公司等的介入,世界鉆井平臺建造市場格局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新加坡船企的“霸主”地位變得越來越不牢靠。今年1月份,塞浦路斯Frigstad海事公司在中集來福士訂造了2座半潛式鉆井平臺,同時雙方還簽訂了4座同型平臺選擇權合同。Frigstad公司首席執行官埃瑞克森(Eriksen)表示:“我們在中集來福士看到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管理模式,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制造出高質量的海工產品,因此決定把訂單交給他們。” 據中國行業研究咨詢公司GC預計,中國企業今年有望獲得全球21%的鉆井平臺訂單, 新加坡企業為64%。 

除中國船企外,韓國企業在鉆井平臺建造方面的競爭實力也不可小覷。今年6月,韓國三星重工從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獲得了總價為13億美元的2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三星重工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是其首次承接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意義重大,未來有望在這一領域有更多的收獲。此外,有報道稱,現代重工(船機庫 位置)和大宇造船海洋也對自升式鉆井平臺市場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未來或將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給新加坡船企的海工業務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上半年,吉寶集團的海工業務總收入為27.8億美元,同比減少13%;實現凈利潤3.51億美元,同比減少8%。朱昭明表示,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海工平臺的價格將持續走低,公司的利潤也會進一步下降。 

加強研發應對挑戰

面對來自中國和韓國船企的競爭,新加坡企業并沒有表現出極度的緊張,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其優勢地位仍然存在,二是其已經找到了應對市場競爭的良策。 

上半年,吉寶集團獲得9座KEELS B級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勝科海事也承接了7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同時,吉寶遠東還從阿塞拜疆國家石油公司手中獲得1座DSSTM型半潛式鉆井平臺訂單,其今年計劃交付22座鉆井平臺,將創歷史新高。吉寶遠東總經理王克森(Wong Kok Seng)在7月8日接受《海峽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雖然中國船企已經開始大舉進軍鉆井平臺市場,但從目前的訂單承接情況看,我們仍然保持著絕對的優勢。” 

為應對來自中國和韓國船企的挑戰,吉寶遠東正向技術含量更高、利潤空間更大的產品——新型鉆井平臺和鉆井船的建造領域進軍。該船企于今年年初交付了可在英國北海海域作業的首座KEELS超級A型自升式鉆井平臺;與康菲石油公司聯合設計的具有破冰功能的自升式鉆井平臺方案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同時,其在鉆井船研發方面也已經取得突破,相關船型目前正處于商業推廣階段。新加坡金英證券公司行業分析師李志強(Yeak Chee Keong)在一份針對吉寶遠東的研究報告里指出,進軍鉆井船市場說明吉寶遠東正努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其創新設計方案有望帶來不錯的收益。 

勝科海事下屬的PPL船廠于7月初從墨西哥Oro Negro 公司獲得2座400英尺Pacific型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至此,該船廠共計持有6艘同類型平臺訂單。菲利普證券公司分析師尼克拉斯(Nicholas)表示,從“回頭客”Oro Negro 公司那里獲得批量訂單能夠促進PPL船廠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提升盈利水平。 

此外,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將逐漸淘汰落后的造船產能,促進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同時,中國的金融機構對船企收緊了銀根,后者將不得不提高船東的預付款比例。這或許可以讓新加坡船企此前承受的巨大市場競爭壓力有所緩解。 

不過,新加坡船企目前還不敢有一絲的放松,其正在努力提高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并確保產品能按時順利交付。他們認為,未來市場競爭的重點將不再是價格,而是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