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市觀察 > 正文

海工行業進入產業上升周期

2013-12-13 08:25:4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進入產業上升周期

就現狀而言,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值正呈現出上升態勢,至2015年占全球份額預計將達到20%。

從產業國內發展現狀來看,我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已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是未來10年海洋工程裝備的發展重點,海上風能、海水淡化(產品庫 求購 供應)等技術裝備也具有較好發展前景。另一方面,在“十一五”期間,全球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年市場規模約500億-600億美元,中國油氣開發裝備年銷售額約300億元,已占據了世界市場7%的份額。此外,我國已基本實現潛水油氣裝備的自主設計,但整體海工裝備制造行業仍處于產業鏈低端,配套能力還存在較大不足,核心設備和系統主要依靠于進口,未來5-10年將會是產業發展關鍵期。

公開資料顯示,當前全球海工裝備需求仍處于下行周期內,最近1-2年海工業務的增量難以有效彌補造船企業民船訂單下滑的負面影響。但是,在油氣價格保持高位的背景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經濟性已經充分體現,未來新租約的陸續釋放將有效消化現有新裝備,在全球經濟回暖的時候,海工裝備制造業將迎來新的上升周期。

海工裝備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澤華表示,海工裝備市場繁榮的背后是大量高價值訂單的涌現,2011年鉆井裝備平均價格3.97億美元/座,相當于8.5艘18萬噸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而分析認為,隨著各國對大陸架資源的日益重視,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開始步入黃金發展期,海上油氣田勘探、開采設備的發展前景很被看好。

此外,海工研發能力也在迅猛提升,這表現在國內船企首先在鉆井平臺相關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國內自主開發的35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基本設計獲得船級社認可,4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也先后完成了基本設計并獲得國外船級社的認可,適用于北海作業的5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自主設計方案宣告完成。中海油服成功研制1500米半潛式鉆井平臺船位儀及水下電視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中海油承擔的863計劃“深水海底管道鋪設技術課題”通過國家驗收,極大地提升了我國深海油氣開發能力,表明國內水下生產系統配套技術正穩步發展。

在海洋資源探測裝備發展方面,我國自主研發的“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在2012年6月達到6965米的下潛深度,超越日本,創世界紀錄,使我國在深海探測開發方面占據了戰略主動。據悉,2013年“蛟龍”號技術的實際應用轉化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除此之外,各大船企及民企爭相在國內外設立研發中心和技術公司,極大地增強了我國海洋工程企業進行自主研發、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和壟斷的能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表示,海工裝備產業對于技術和資金的要求較高,公司研發投入高、壓力大,而產品生產周期一般較長,對資金的需求量也大,政府的相關扶持和稅收優惠對于產業和公司的幫助十分重要:“從現在來看,我們的海工裝備行業還屬于初級階段,全球市場占有率不高,產業技術提升的空間也還很大。但是,從長遠來看,發展以海工裝備產業為代表的海洋經濟是大趨勢。一方面產業利益驅動,一方面有國家政策支持,海工裝備未來潛力巨大。”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欧美videos肥婆另类,欧美先锋四级电影,欧美色精品91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