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關注高附加值船舶市場
造船速報報道,2008年9月發生金融危機之后,歐洲造船業手持訂單量約下降了30%,目前航運困難,因此,歐洲造船廠更加關注高附加值特種船舶領域。
SEA Europe及歐洲委員會(EC)近日發布的“The Sea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報告顯示,全球新船訂單量從2007年8000萬CGT一直下降到2012年3000萬CGT。
歐洲造船業內的專家展望,未來新造船需求年均可能為3000萬-4000萬CGT,而去年全球造船產能為6000萬CGT,造船產能嚴重過剩。
報告預測,全球造船業難免出現結構調整,如果新船需求保持持續下滑趨勢,那么在2013年將有9%造船產能被淘汰,2014年還有11%的造船廠要關門。
歐洲新船訂單市場占有率遠低于亞洲,相對于亞洲造船廠一般建造標準型商船來說,歐洲造船廠主要建造高附加值特種船舶,目前,歐洲在豪華郵輪領域占有絕對優勢。眼下,歐洲船舶工業(造船業及相關船配件業)年均約銷售額為720億歐元(約940億美元),約300家船廠50萬人就業。
報告強調,眼下存在航運和造船產能過剩、全球經濟衰退以及船舶金融緊縮等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有效解決,才能讓企業避免結構性損害。
此外,根據Clarkson觀察,歐洲造船廠攻占了高附加值特種船舶及縫隙市場,得益于此,雖然2013年1月末,其手持訂單量僅為全球手持訂單量的6%(以CGT為準),但是手持訂單總額達294億美元。韓國手持訂單量占有率31%、1050億美元;中國36%、730億美元;日本16%、320億美元。
歐洲業內專家指出,歐洲造船廠不應該像亞洲造船廠那樣追求大規模建造,更應注重高附加值特種船舶建造,在日益激烈的環境中提高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