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砸500億!韓國造船“三巨頭”欲抱團抗中?
前兩月接單69艘650億元、接單量逆市大漲80%——韓國造船業今年迎來“10年最強開局”,不到三個月時間里訂單量已經超過了2016年全年。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造船業,韓國政府與造船“三巨頭”將在未來5年再砸500億確保“超級差距”。
“10年來最繁榮時期”!韓國造船業前兩月接單超2016年全年
今年年初以來,以HD韓國造船海洋為首的韓國造船企業接單按下“加速鍵”。根據克拉克森的統計數據,前兩個月韓國船企接單量高達69艘約580萬載重噸約300萬CGT,按載重噸計算同比上揚77%,按CGT計算同比漲幅更高達80%,這一接單成績甚至已經超過了韓國造船業在2016年全年的接單總和(220萬CGT)。
相比之下,今年前兩個月全球新船訂單共計232艘680萬CGT,同比下跌7%;中國船企接單119艘320萬CGT,同比下降26%。雖然中國造船業的市占率仍以47%位居全球第一,但韓國船企的市占率增加到了44%,比2023年年末增加了6個百分點。韓國媒體更稱今年開年是韓國造船業“10年來最繁榮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在訂單數量上不及中國,但在訂單金額上韓國船企卻處于領先地位,前兩個月承接的新船訂單總金額達到了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9.91億元),而中國船企前兩月的訂單金額為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3.80億元)。
其中,作為HD現代(原現代重工集團)造船業務控股公司的HD韓國造船海洋在今年截至目前承接的船海裝備訂單已達72艘(座),合同總金額8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1.86億元),提前完成其全年接單任務目標135億美元的約64.8%。具體船型包括6艘大型LNG船、20艘VLGC/VLAC、4艘LPG船、26艘成品油船、1艘VLEC、6艘VLCC 、3艘原油運輸船、2艘LCO2運輸船、2艘汽車運輸船、1座海上平臺上部模塊、1艘FSRU。
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在本周剛剛獲得卡塔爾能源公司(QatarEnergy)“百船計劃”第二階段的8艘17.4萬方LNG船總計18億美元訂單,年初至今的接單量達到了2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9.70億元)。韓華海洋今年決定不公布全年接單目標,但從目前的接單情況來看已經相當于去年全年41億美元的57%。
同時,三星重工今年接單也達到了18艘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4.41億元),完成全年接單任務目標97億美元的約39%。
未來5年投資9萬億,三大船企“化干戈為玉帛”合作確保競爭力
為了進一步確保韓國造船業的競爭優勢,在韓國政府領導下韓國三大船企正在走向合作。近期,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與三大船企及韓國造船海工裝備協會(KOSHIPA)簽訂了《確保韓國造船業超級差距競爭力的共同應對協議》。
這是一項韓國政府和主要企業齊心協力,以維持韓國造船業的超級差距競爭力為目標,率先投資未來技術為宗旨的協議。按照協議,韓國政府和韓國三大船企將在今后5年內投資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85億元)用于開發環保和自主船舶等,旨在確保韓國在全球造船業的技術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還與包括三大船企在內的韓國造船業界聯合發布了政府及大中小企業的合作平臺“K-造船新一代倡議”,并決定通過該倡議使韓國造船業轉型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型產業。三大船企將以此次協議的簽訂為契機,推進各自投資計劃的順利履行,政府則將配合各企業的投資,為企業的研發以及勞動力供給等提供支持。
今年上半年,韓國政府與三大船企將制定造船業超級差距(Super Gap)研發發展藍圖,并在今后若干年內強力推進,計劃到2030年開發出全球首艘大型液氫(LH2)運輸船,并主導自主航行船舶的國際標準。
韓國政府還決定,通過未來革新人才培育中心和以求職者為對象的招聘以及培訓項目,每年培養2000名造船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和一線技能人才,構建中長期勞動力供需預測體系。為響應這一要求,三大船企將在今年上半年內聯合推進海外造船人才合作中心的示范運營,并將在海外培訓相關人才,建立國內供需體系。
此外,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去年11月出臺的《K-造船新一代領先戰略》也將從今年開始逐步付諸實施。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在今后5年內將投入71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的國家經費,將高附加值以及低碳船舶的新船訂單市場占有率從目前的56.3%提升到2030年的80%,并將以LNG運輸船為代表的相關船型的設備國產化率從目前的60%提高到90%。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將與造船業界共享《K-造船新一代領先戰略》今年的執行計劃,并在技術、勞動力、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等各領域取得成果。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還決定,將與韓國造船海工裝備協會在全國5個地區設置投資難題和一線難題現場辦公點,消除企業投資的障礙。
接單量連續3年輸給中國,韓國政府斥巨資全方位支援造船業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長期以來,韓國造船業壓制日本、中國等競爭國家,保持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近年來,中國船企以大量的本國需求為基礎迅速增長,在新船接單量等方面已超過韓國。盡管韓國在LNG運輸船等高附加值以及低碳船舶領域仍然占據比較優勢,但中國的追擊不容小覷。特別是韓國造船業的接單量已經連續3年輸給了中國,且差距越拉越大。
在中國造船業的全力追擊下,韓國政府已經出臺了多項政策為韓國船企提供全方位支援。2022年10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了《確保造船產業超級差距戰略》,提出為確保韓國造船業的全球競爭力,將在技術開發、人力資源、金融、制度改善、產業鏈建設、大中小企業相生合作等諸多領域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援,擴充與接單業績相比嚴重不足的人力資源,提前確保環保、數字化轉型核心技術,同時通過進軍新成長領域,謀求韓國造船產業的新競爭優勢。該戰略提出,為了搶占未來船舶市場的主導權,要將韓國造船業在高附加值船舶市場的占有率從目前的64%到2030年提升至75%,并計劃推進LNG船核心技術的國產化以及碳減排技術和零碳船舶的開發,從2024年到2029年完成液氫運輸船的示范建造并提前實現商用化。
2023年11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又發布了《韓國造船業新一代領先戰略》,計劃在5年內為造船業再投資5.4億美元,搶占新一代造船市場80%以上的份額,在全球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重點是進一步開發新技術和替代燃料以及提高制造能力。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表示:“當前,韓國造船業面臨的挑戰已經超越了個別企業的層面,民間和官方應該通過‘團隊合作’來解決?梢哉f,韓國造船業今后的10年如何發展,將決定未來100年的前景,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確保韓國造船業的超級差距競爭力。”
安德根強調:“今年,韓國能否實現7000億美元的出口目標,造船業的作用非常重要。今天發起的倡議是一項長期工作,目的是強化韓國造船業競爭力,持續解決出口和投資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