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造船業駛入冰河地帶
對于大多數研究韓國經濟發展的人來說,“出口導向型”這個詞并不陌生,正是因為堅持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政策,韓國經濟才有了20年的持續增長;也正是因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存在,我們才熟知現代汽車、現代重工和浦項制鐵(POSCO)這些韓國大型企業的名字。然而時至今日,這些出口主力產業面臨的困境卻明確地告訴我們,帶動韓國經濟增長的這個巨大引擎出現了問題。韓國的經濟專家和企業家領袖們應該重新思考新時期的經濟增長模式了。
一直以來,韓國主要出口產品包括船舶、石油產品、鋼鐵、汽車和無線通訊設備等。盡管韓國造船企業在海洋成套設備、大型集裝箱船、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等特殊船舶領域具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但從整體創匯能力看,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已經大打折扣。
根據韓國經濟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韓國造船業2012年出口額為397.53億美元,相比前一年減少29.8%;2013年前5個月出口額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減少32.5%。2004年至2007年,韓國造船業曾因為坐擁大量訂單而風光無限,韓國造船部門的出口業績在那一時期不斷刷新歷史紀錄。但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尤其是歐債危機的到來,韓國造船業的冬天也隨之來臨。
韓國貿易協會方面分析指出,當年的創匯主力造船業2013年上半年出口增幅不到1%,從整體上會動搖韓國經濟的出口業績。韓國產業研究院方面則表示,韓國造船產業在保持現有競爭能力的情況下,從2014年開始到2020年為止,其出口額將降至年均300多億美元,今后船舶出口額在韓國總出口額中所占比例將降至以前的一半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