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華,國內首批LNG船建造者
2014-03-19 08:31:48 來源:海洋中國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他,船舶生產實際經驗豐富,參與建造過十余種船型的建造;他,精于統籌管理,用嚴密的管理抵御金融危機的沖擊;他,喜愛不斷鉆研,所編寫的技術成果《船舶往復舵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船臺安裝技術》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三等獎。他,就是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 國內首批LNG(天然液化氣)船的生產主管、上海市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何江華。
建造中國首批LNG船之路
何江華在造船這一行一干就是21年, 21年來,他摸爬滾打在生產一線,無論前路是荊棘曲折,還是崎嶇蜿蜒,他都頂著風、冒著雨一步一個腳印書寫著自己的精彩篇章。
2004年開始,何江華投身于國內首批LNG船(船型 船廠 買賣)的建造。LNG船是世界上最難建造的民用船舶之一,建造技術以往只有歐美日韓等少數造船發達國家掌握。它是中國造船史上建造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造價最高昂的超大型民用船舶。承擔總裝建造任務的滬東中華(位置 評論 新聞)(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裝二部,面臨的嚴峻形勢可想而知。當時,作為LNG船生產主管的何江華,扛起了中國第一艘LNG船建造任務的千斤重擔。
2005年,何江華主管建造的首艘LNG船順利出塢,開始了更為艱難的碼頭安裝調試。LNG船的高科技特征,集中體現在碼頭安裝調試階段,一般國外成熟產品碼頭生產周期都不會少于18個月,國外更有首制LNG船建造前后耗時7年之久的先例,其難度可見一斑。特別是該船采用的特殊蒸汽輪機動力推進系統(產品庫 求購 供應)技術,在國內船舶建造中完全空白,這個系統結構十分復雜,具有高溫、高壓、高功率的突出特點,同時,自動化(產品庫 求購 供應)程度很高,全船主要依靠IAS(集成自動化系統)、發電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功率管理系統等復雜的計算機控制程序來運行設備,設備報警(產品庫 求購 供應)點4000多個。面對嚴峻的挑戰,何江華以一種舍我其誰的氣魄投身于LNG船的建造。在生產技術準備階段,他認真學習、仔細分析、刻苦鉆研LNG船機電系統的設計原理,不放過一點疑惑,從技術工藝的編制,生產計劃的討論,到材料、設備的選型等方面全線介入。并與廣大技術人員一道,細心研究工藝技術,統籌協調生產組織,安排落實生產推進,積極與外方船東、船級社、專利公司代表溝通,以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精神,贏得了各方信任,確立了多方友好合作的關系。但隨著首艘LNG船建造的深入推進,其高技術難度特征越加顯現,普通船舶產品碼頭周期60天左右,而首艘LNG船碼頭系泊(產品庫 求購 供應)安裝已經進行了真正兩年,一些承受不了高新技術工作巨大心理壓力的技術人員選擇了跳槽、逃避,但是何江華為了心中的目標,每一天都在緊張、忙碌和高負荷中度過,沒日沒夜的奔波在LNG船上,把自己的腳趾都走翻了,身邊的同事都勸他歇一歇,他義無反顧依然投身在LNG首制船的建造中。
數道難關,如何攻克?其中有三大攔路虎:液貨艙圍護系統、高溫蒸汽系統和低溫駁運系統。2007年,LNG首制船在何江華的帶領下將開始攻克三大難點之一的蒸汽動力系統的調試工作,由于滬東船廠乃至整個中國都沒有類似的蒸汽動力系統的調試的經驗,甚至連要讓整個系統起動所需要進行的逐步調試運轉的步驟都不知道,而且國外一些船舶公司在該調試工作中出現過泄露死亡事故,該項目的難度和危險性可想而知。為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作為當時生產主管的何江華身先士卒,只留下了三戰友和他一起奔赴這高危險的戰斗中,四人經過一重又一重的嚴密排查和實驗,在確保調試工作能安全開展之后,其余的調試人員才歸位作業。在接受上海電視臺采訪的時候,何江華說當時已是抱著為中國船舶事業獻身的想法進入艙室調試。正是由于這些造船人的無私奉獻,同年,首艘LNG實現了常規試航目標,順利驗證該船各項航行運行性能指標完全達到設計標準,尤其是全速狀態下的急停車倒車試驗,堪稱完美,令隨船試航外方專家為之欽佩,同時充分驗證了該船特殊動力系統的調試已經獲得圓滿成功。
2008年,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國內首艘LNG“大鵬昊”順利成商品船。 在成功建造LNG“大鵬昊”后,何江華帶領他的團隊吸取第一艘船的建造經驗,消化、吸收、再創新,熟練掌握了圍護系統安裝平臺搭建、絕緣箱制造、殷瓦焊接(產品庫 求購 供應)等一批核心技術,培訓了一批世界頂尖水平的殷瓦焊工,形成了一批專利技術。
2009年,實現了國內首批5艘LNG船全部成商品船的目標。這不僅標志著我國已成功掌握這一世界尖端造船技術,為提升我國船舶工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里增加了砝碼,而且通過LNG船的建造,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公司建造的批次LNG船上,國產優質船用鋼(產品庫 求購 供應)板和低溫不銹鋼(產品庫 求購 供應)材料、玻璃棉、低密度剛性絕緣和柔性絕緣等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并獲得船東、船檢、專利公司的高度認可。這對于我國船舶配套產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激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