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大研制“海馬號”ROV
據上海交通大學消息,2月20日至4月22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臺4500米級深海遙控無人潛水器作業系統——“海馬號”ROV搭乘“海洋六號”綜合科學考查船分三個航段在南海進行海上試驗,并于4月18日通過了由863海洋技術領域辦公室委派的海試現場專家組進行的海上驗收。
此次海試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全面掌握了大深度無人遙控潛水器的各項關鍵技術,并在關鍵技術國產化方面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是我國深海高技術領域繼“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之后又一標志性成果,實現了我國在大深度無人遙控潛水器自主研發領域“零的突破”,對我國深海大型ROV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起到示范和輻射作用,也將有力推動我國深?茖W研究的進程。
“海馬號”ROV是國家863計劃“十一五”重點項目《4500米級深海作業系統》“4500米ROV本體和關鍵配套設備”課題的成果,該課題由上海交通大學科研院常務副院長劉燕剛和?圃厚R廈飛副研究員牽頭進行組織協調管理,連璉和任平教授帶領的深海技術與裝備專職研究團隊作為“海馬號”ROV的研發團隊,依托交大?圃核颅h境條件模擬實驗室為研發基地設計建造。“海馬號”ROV是我國迄今為止自主研發的下潛深度最大、國產化率最高的無人遙控潛水器系統,并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國產化。經過近6年的研發,突破了本體結構、浮力材料、液壓動力和推進、作業機械手和工具、觀通導航、控制軟硬件、升沉補償裝置等關鍵技術,先后完成了總裝聯調、水池試驗和海上摸底試驗等工作,并針對試驗中暴露出的問題和故障進行了技術改進。
在三個階段的海試中“海馬號”共完成17次下潛, 3次到達南海中央海盆4500米海區海底進行作業試驗,最大作業水深4502米。完成水下布纜、沉積物取樣、熱流探針探測、OBS海底布放、海底自拍攝、標志物布放等多項任務,成功實現與水下升降裝置的聯合作業,通過了91項技術指標的現場考核。海試考核證明,“海馬號”具有實用化海洋設備應具備的可靠性、穩定性和適應性,除了具備常規的強作業型ROV 的功能和作業能力以外,還具有海底觀測網擴展纜布放功能,并可根據不同的任務要求進行作業功能的擴展,已達到國外同類ROV的技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