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高橋造船轉型海工收獲頗豐
2014-03-31 16:47:41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春回大地,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海洋工程業務明顯升溫。截至目前,外高橋造船公司已承接自升式海洋鉆井平臺兩型11座,手持訂單量位居全國同行前列,并開始躋身國際高端海工裝備制造領域第一方陣。
轉型海工 接單頗豐
據外高橋造船公司副總經理陳軍介紹,近兩年來,該公司堅持實施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將海洋工程裝備尤其是高端海工平臺作為重點突破方向,依托該公司之前承建我國首座半潛式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號的經驗,以“策劃早、起點高、基礎好”的競爭優勢,快速進入自升式鉆井平臺建造市場。目前,該公司海工產品訂單金額占其手持訂單總金額的40%;今年計劃交付3座自升式鉆井平臺,海工業務實現產值將占其年總產值20%以上,從而為其全面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接踵而至的新訂單,使得外高橋造船公司形成了海工產品不間斷、批量化生產的可喜局面。目前,該公司有3座JU2000E型自升式鉆井平臺完成了塢內搭載并順利出塢,其中2座轉至其臨港海工基地進行插樁、站樁試驗以及設備安裝調試,第3座正在進行舾裝。第4座JU2000E型自升式鉆井平臺已經進塢搭載,第5、第6座開始建造分段。據悉,該公司為挪威船東建造的首座JU2000E型自升式海工平臺將于3月底完成所有系統的機械工程,實現全程升降試驗、傾斜試驗等大節點,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完工交付。
批量建造 提升效益
海工平臺不間斷、批量化生產的格局,使得外高橋造船公司海工業務經營發生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有效地推動了其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升。據陳軍介紹,得益于批量化建造,外高橋造船公司在自升式平臺建造技術標準化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完成了圍井、樁腿等分段的大總組,懸臂梁、鉆臺、井架等塢內完整安裝,船塢半串聯建造,主機塢內動車提交等多項科研課題。與首制平臺相比,目前其自升式平臺的塢內搭載周期縮短了將近一半,樁腿及升降系統的建造周期明顯縮短,建造效率明顯提升。與此同時,該公司不斷提高平臺建造質量的可控性,免檢項目逐漸增多,船東船檢的滿意度大幅上升。
得益于批量化建造,外高橋造船公司的海工業務團隊穩步成長,從設計到采購、從現場管理到安裝調試,各專業人才梯隊保持不斷層。在自升式平臺生產設計方面,外高橋造船公司的出圖深度、分道設計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同時,該公司的海工項目管理機制逐步完善,在生產流程上引進、借鑒了國際通行的項目管理制,在物資采購等方面則充分利用造船管理系統的資源,形成了推進快、反應快的生產管理機制,達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發揮優勢 打造品牌
外高橋造船公司海工產品實現批量化建造,也為其全資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即臨港海工基地,提供了更為有利的發展條件。近年來,外高橋臨港海工基地積極承擔為外高橋本部提供船舶分段、大型總段、上層建筑等中間產品建造任務,同時加快向海工裝備特殊結構、模塊以及海工平臺總裝調試等業務領域發展。
據介紹,臨港碼頭岸線泥下8~9米即可滿足大型海工平臺站樁試驗要求,在上海地區屬獨家優勢。自去年起,臨港海工基地開始承擔外高橋造船公司所有自升式平臺的接樁、插樁以及站樁試驗等項目,并承擔了自升式平臺特殊鋼結構——樁腿及升降裝置的建造任務,先后提供了4臺套平臺升降裝置,提交了總長度達2000米的平臺樁腿部件。其焊接工藝質量不僅獲得船級社高度認可,并且在樁腿材料國產化方面取得較大成果,成為國內僅有的幾家能夠掌握平臺樁腿關鍵制造技術的廠家之一。目前,臨港海工基地正在全面展開2座JU2000E型自升式平臺的系泊試驗和設備功效試驗(見圖),為其未來發展成為海工平臺專業化建造公司積累技術經驗和人才資源。外高橋海工公司總經理肖錫良表示,該公司正在加緊開展與國際海工專業公司的合作,如能再增添一些硬件設施,即可形成年產6座自升式平臺的能力,屆時可以進一步發揮外高橋造船公司的品牌和技術優勢,為推動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海工業務板塊加快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