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募抄底造船,救助者還是攪局者
2014-07-02 17:04:40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大多數人認為私募大舉抄底造船很可能導致航運業復蘇滯后;同時另一種聲音認為私募造船屬于市場行為,一定程度上幫助航運企業渡過艱難時光。
近期,有報道稱,在私募股權基金(私募)等金融機構支持下,航運企業在過去兩年內已下單訂造數千艘新船,受此影響,航運市場供需平衡可能自2016年起再次傾斜,航運業復蘇或將滯后。為此,私募有“擾亂”航運市場之嫌。該報道還引用香港金輝航運總裁的話:私募投資訂造新船主要是為獲取船價上漲所帶來的利潤,并不是希望經營這些船舶以期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
為此,《航運交易公報》記者采訪航運業諸位人士,大多數認為“攪局”之說難免有失偏頗,私募抄底造船屬正常市場行為。私募在銀行撤退時敢于“沖鋒陷陣”,填補航運業融資空白,應該算是救助者。
正常市場行為
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副總裁吳笛在接受《航運交易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私募等金融機構在航運業低迷時,抄底造船應視為正常市場行為。從長期看,船舶作為實體資產的一部分,一般運營壽命在幾十年,投資回報率可達10%。此外,選擇價低時造船,高價時出售,可以賺取差價,且二手船可馬上投入運營,更受歡迎。由于航運市場運價瞬息變化,新船從下單到下水需要一定的時間,運價水平難以預測,因此新造船的投資回收難以掌控。吳笛表示,近兩年不僅私募等金融機構在抄底造船,一些航運企業也在抄底造船,例如,3月份舜天船舶與德國航運企業簽署約10億元的多用途船合同訂單;前3月,中國遠洋累計簽署價值8.54億美元的造船合同。
浦發銀行孫科認為,“攪局者”一說是指部分投機單,大部分私募并沒有給航運業造成騷亂。私募在借低買高賣的方式追求盈利空間的同時,也給一些中小企業帶來幫助,促進新型船舶訂單的產生。目前面臨融資難的主要還是中小企業,隨著環保船和大型集裝箱船等新型船舶成為趨勢,航運企業需要大量新型船舶的加入以助其船隊更新換代。私募一般都選擇與船東合作造船,兩者提供資金的比例一般為60%:40%。私募此舉不僅幫助船東,也豐富自身金融服務。
新加坡德魯里海事服務(亞洲)有限公司中國區經理劉倩文表示,私募的救助對于受惠企業來說可以算是“福音”。 銀行紛紛撤退后,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周轉困難,借力私募,這些企業能暫時脫離倒閉危機。劉倩文分析,基于運價目前已經觸底回升(運價回升的最佳拐點是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私募造船熱情或將回歸理性。
以上諸人士一致認為,私募參與造船從不同角度會得出不同結論:船東當然希望訂單不要過多,因為這會影響運力供需平衡,打壓運價;私募認為低價造船當然越多越好,能產生更多利潤空間;船廠為維持生存、維護設備、養活工人則希望有更多活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