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個國家海運發展戰略出爐
四個實質性的推進作用
何建中在現場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國務院32號文件剛剛印發,把海運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建國以來國務院第一次對海運業長遠發展制定的系統性政策意見。
何建中表示,國務院這個《若干意見》的出臺,要說實質性的推進作用,他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把海運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建國以來國務院第一次對海運業長遠發展制定的系統性政策意見,從頂層進行設計,對推進現代海運體系建設具有重大推進作用。
第二,要推進海運企業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調整運力結構,發展轉型升級。特別要促進規;蛯I化的經營,來提升國際競爭力。
第三,要加強我國海運船隊建設,提升重點物資運輸的保障能力。
第四,要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加快推進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
五大措施幫助航運企業走出困境
何建中回答,海運業這次低谷周期較長,這是跟海運的周期性規律和世界經濟周期性低谷疊加作用的影響是相關聯的。另外,海運業在市場經營當中自身也確實面臨一些問題。
交通運輸部作為海運業的行業主管部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通過組織調查和業界分析,提出促進海運業應對低谷和危機的20條具體措施。2013年以交通運輸部的名義出臺,對海運企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從行業管理上系統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和指導性意見。
第二,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有關部委,引導航運企業對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采取提前報廢更新以減少存量促進安全。
第三,加強市場監管,防止在航運低谷時期出現惡性競爭行為,對集裝箱運輸采取精細化備案制度,對一些航線采取惡性競爭的企業進行調查和處理,通過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的修改,來進一步放寬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管理,特別是促進企業規;洜I,依據反壟斷法和國際海運條例,制止了一些涉嫌違法經營聯盟行為。通過對航運市場的監管,來維護一個公平競爭的秩序。
第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提升行業管理的服務水平,減輕企業負擔。去年開始交通運輸部在以水運為主的行政審批事項的取消和下放已經有26項,而且也取消了船舶簽證費等6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對長江海進江運輸船舶,取消了過去海事管理機構所設置的護航和引航費的行為。通過事后和事中的監管,創新服務管理方式,把過去一批非行政許可的備案管理,采取網上報告制度的形式提升效率,搞好企業服務。
第五,研究航運政策和對行業管理的具體意見。去年以來我們先后對港口的轉型升級、水運的綠色發展、沿海港口碼頭靠泊能力的管理辦法、郵輪業的發展,都提出指導意見。
當然也包括這次國務院32號文件出臺前的研究。
何建中認為以上五個方面是交通運輸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幫助航運企業來走出困境采取的措施。
三項引導和管理性措施
何建中在現場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海運運力總體過剩,通過采取三項引導和管理性措施,目前已有效果。
何建中稱,目前我國海運運力總的過剩,特別是在沿海,已經達到30%,尤其是干散貨過剩的比例更高一些。
“為了解決這種狀況,采取了一些引導和管理性的措施,”何建中解釋稱,一個是鼓勵企業拆舊建新,特別是拆解老舊船;第二個措施,作為我們交通運輸部行業主管部門來講,嚴格執行和落實老舊船的報廢政策;第三個措施,暫停了客船和危險品船經營主體的審批。
何建中稱,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從效果來看,至少有這么幾個能看得見的效果:
第一,我們今年上半年做了一個運力市場的分析,上半年整個我國海運市場的總的運力大概減少了420萬總噸,跟去年同期比較占到總運力的6%,我認為還是一個成效。
第二,新增運力的結構發生了比較好的變化,特別是通過拆舊建新,整個拆掉的老舊船是420萬總噸,新簽的造船訂單是900萬總噸。但是,船舶的艘數,特別是船舶的平均噸位,有比較大的提升。新造訂單合同的船舶噸位,是過去船舶平均噸位的2.2倍,這就是一個運力結構的較大調整。
第三,危險品船、客船的老舊船比例大幅度下降,目前,客船、危險品船中的老舊船比例已經下降到15%以下,特別是危險品船有3個點的下降幅度。我想,這就表明對于我們控制規模、調整結構、改進現有運力技術裝備,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