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與西方交惡亞洲船企得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由于莫斯科與西方國家交惡,俄羅斯的能源部門轉向了亞洲市場。俄羅斯對亞洲的石油出口不斷創出新高,分析師們預計,這將為亞洲能源公司帶來提振。
貿易和分析數據顯示,俄羅斯今年的原油出口有30%以上運往了亞洲,日均超過120萬桶,創歷年之最。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2012年俄羅斯出口的原油有大約五分之一運至亞太地區。
與此同時,俄羅斯通過其最大的管道網絡對歐洲的石油出口已經從2012年高峰時的每天372萬桶回落,7月份時每天已不足300萬桶。
俄羅斯向亞洲出口的石油多數運往了中國。由于與歐洲國家的緊張關系持續升溫,目前俄羅斯試圖與能源需求旺盛的亞洲加強聯系。雖然俄羅斯的原油定價略微高于迪拜基準價格,但對亞洲買家來說仍具有優勢,原因是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相對較近,而且亞洲買家可以減少對動蕩中東地區的依賴。
不過制裁措施對天然氣行業的影響仍不確定,能源公司已經警告風險在增大。俄羅斯與中國在5月份簽署的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合同也面臨風險,該合約需要另外建設一個供氣網絡并進行新的勘探工作。
能源咨詢公司JBC Energy主管Johannes Benigni稱,中期來看俄羅斯顯然將增加對亞洲的石油出口。
讓亞洲受益的不僅僅是更多來自俄羅斯的原油。本月早些時候實施的制裁措施規定,禁止向俄羅斯油氣行業轉讓西方商品和技術,尤其是用于深海、北極圈和頁巖等勘探的商品和技術。
分析師稱,接手這部分業務最主要的亞洲公司可能將是中國的宏華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陸上井平臺建設商之一,俄羅斯業務的收入占該公司總收入12%左右。和宏華集團有業務往來的俄羅斯公司包括Eurasia Drilling Co。和ERIELL Group等。
野村油氣研究部門主管 Gordon Kwan稱,宏華集團可以提供和西方公司質量差不多的 井,價格還可以低20%,而且交貨更方便高效,因為運貨可以使用火車而不需要輪船。
其他可能從俄羅斯業務中受益的中資公司還包括百勤油田服務有限公司和桿生產商海隆控股有限公司等。其中百勤油服曾參與過Rosneft的薩哈林海上探項目工作。
由于和俄羅斯海軍有合作,俄羅斯最大的造船企業——國有的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本月早些時候也成為西方的制裁目標。
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一直試圖進入制造運送液化天然氣(LNG)油輪這一回報豐厚的市場。對于疲軟的海運行業來說,這一領域是個亮點,但該領域目前由實力強大的日本和韓國公司主導。
分析師們說,由于得到俄羅斯政府的有力扶持,長遠來看,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將成為液化天然氣油輪領域的一個潛在競爭對手。不過,該公司尚不具備建造液化天然氣油輪的能力,而且還面臨技術轉讓禁令和融資限制的制裁,亞洲造船企業因而能守住自己的市場份額。
韓國大宇造船就尤其有望從針對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的制裁中獲益。
大宇造船一直是生產可在惡劣北極環境下作業的油輪的領跑者,例如俄羅斯在北極永凍地區的Yamal燃氣項目需要16艘作業船只。
投資Yamal項目的俄羅斯企業也面臨西方國家制裁,這可能會推遲該項目進程,使大宇造船未來的造船訂單延遲。不過,三星證券的分析師Young Soo Han說,針對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的制裁也許可以成為買家向大宇造船訂購其余船只的好藉口。
大宇造船發言人稱,公司與Yamal間的交易未受影響,目前公司已接獲為Yamal項目建造10艘破冰液化天然氣船的訂單,并且正等待來自該項目的更多訂單,公司對此持樂觀態度。
Han說,如果俄羅斯的造船企業因受到制裁而難以獲得足夠資本來提升競爭力,俄羅斯除了更加依賴海外造船企業外別無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