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將希臘視為通往歐洲的大門
2014-09-11 16:16:34
來源:tradewinds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商業咨詢機構XRTC的創始人兼執行董事、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航運咨詢顧問George Xiradakis指出,歐洲國家不應以為中國擴大對希臘的投資只是想要當地的廉價資產;隨著全球經濟中心逐步東移,它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為對外出口“修橋鋪路”。
作為全球領先的海事大國,希臘在過去6年里持續重拳推進改革,以防國民經濟陷入崩潰。
在國際社會的力挺及國內銀行嚴格執行緊縮政策的壓力之下,希臘現已啟動私有化進程,以期削減赤字規模,并在時隔多年后再度實現經濟增長。
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中國是愿意對其作出投資的國際合作伙伴之一。盡管此前在購入比雷埃夫斯(Piraeus)集裝箱碼頭為期40年的經營許可后,中國也嘗到過在希臘投資的苦果,并對那里的經濟現狀“冷暖自知”。
但與此同時,與任何其他愿在當地進行基建投資的競爭對手相比,那次的“慘痛”經歷也讓中國的潛在投資商更具“先行一步”的優勢。另外,中國在希臘的投資手法也有很大不同,它的戰略初衷絕非抓住機遇,逢低收購資產那么簡單。
那么中國究竟在下怎樣的一盤棋?—它的真正目的在于落實戰略決策,把希臘打造成為中國通往歐洲大陸以及東歐貿易市場的大門。任何與物流鏈打過交道的人都不難理解,希臘的地理位置靠近歐洲東部的進口線路,相對而言優勢明顯。
此外,兩國之間的深厚“交情”也使得商業合作更加如魚得水。不可否認,希臘在過去十年的確舉步維艱,但通過對國內經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重組,以及在不斷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的強烈愿望推動下,原本存在的障礙已基本清除。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今年7月對希臘展開國事訪問,并在期間做出明確表態。
他在對歐盟成員國的講話中清楚表明,中國決定擴大對希投資,并且高度重視希臘作為歐洲門戶的獨特優勢。
此外,他還指出貫徹上述決策對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都很有利,因為這樣一來中國對所有中歐國家的運輸成本都將至少降低10%,從而使大部分中國出口商品都能以更低廉的價格送到最終客戶手中。
在中國執行對希政策的過程中,目前用于東向貿易的歐洲主要港口將受到相當大的影響。為此,中國投資者除了安撫希臘國內可能產生的反應,同時還須向歐洲各地的合作伙伴表明,希臘與中國“牽手”同時將為整個歐洲地區帶來諸多好處。
不過今后希臘港口被擴充和開發后,盡管能減少環程線路的所需時間,同時卻也會造成輕微的運力過剩。這可能是歐洲主要班輪運營商所不愿看到的。
可是,鑒于全球經濟重心已于數十年后首次東移,這種航運業格局的輕微變動難道不是很正常的嗎?筆者相信,沒有一位從全球角度分析市場的人會否認這一點。
當然,盡管比雷埃夫斯(Piraeus)集裝箱碼頭的相關投資已經到位,且擴展工程也已隨即展開,但相關項目必須輔以可靠的鐵路運輸網以及貨運碼頭,才能將供應鏈成本與耗時降到最低。為此,后續的投資力度也必須跟上。
好在自去年中國新一屆政府上臺并對金融業實施改革后,中資銀行似已變得樂于參與國際業務,并為類似融資項目“開閘放水”,從而將政府的戰略規劃進一步落到實處。
目前中國將投資重心主要放在希臘的航空、鐵路以及道路建設板塊,同時加大對其北方鄰國的支持。因此,與實力強勁的中國商業伙伴組建合資公司,將給包括希臘在內的歐盟各國帶來長遠利益。畢竟對歐洲而言,若要尋找新的、足夠強大的國際投資,其來源唯中國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