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加速實施“海上絲綢之路”計劃
兩千多年前,中國商人建立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開拓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商業貿易。目前,中國正尋求恢復過去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海上絲綢之路已成為21世紀以來的流行詞,隨著中國在海運貿易市場上的影響不斷增強。
12月17-18日,16家中歐和東歐國家領導人和政府據記載貝爾格萊德紅星舉行高峰會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了該會議。此次峰會的目標是推動該地區與中國的經濟擴張,以及商業和投資合作。今年,中遠子公司為希臘港口比雷埃夫斯港投資3億美元建設資金成為了中國與中歐和東歐國家達成區域合作的催化劑。這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計劃的實施掃清了道路,并為亞洲商品進口到歐洲提供了新方向。
與此同時,中國船隊也在進一步增長。作為全球第三大船東國家,中國船隊截至2014年12月總運力已達到1.2億GT,相當于全球船隊規模的10.2%。以GT來算,自2009年以來,中國船隊規模已增長115%,尤其是在2009-2012年期間,中國船隊規模的漲幅不斷遞增。而在這些船舶中,船隊規模漲幅最大的為散貨船和油船(尤其是VLCC),其中散貨船運力已達到7000萬GT。
此外,雖然中國船東在全球集裝箱船船隊運力所占據的比例只有7%,但中國船東新船市場上的訂單量已達到25%,這體現了中國市場對大型集裝箱船投資和需求量的增長。而在其他船型市場上,隨著中國進口能源結構進一步改善,大型LNG和LPG船的需求量也有所增長,而這些船舶參與貿易的區域也更為廣泛,包括中東、非洲及美國。相比現有中國液化氣船船隊總運力的120萬GT,目前液化氣船訂單量已達到190萬GT。此外,作為一個活躍的投資者,中國船東持續在其他船型市場如多用途船參與投資。
為促進海上貿易,中國政府同樣積極鼓勵船隊發展。自2008-2014年間,國內海運貿易量增長84%,而進口量增長112%。隨著近期中國能源VLCC聯營池創建,與淡水河谷達成超大型礦砂船貿易,集裝箱港口位列全球十大繁忙集運港口國第六名,許多國內船東對中國船隊發展持樂觀態度。隨著時間不斷推移,中國船東對海運業的影響將日益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