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海重工雙喜臨門奏響“雨中曲”
2015年10月29日上午,金海重工首制2艘萬箱集裝箱船在細雨中“攜手”出塢;同時,出塢儀式上,中國進出口銀行與金海重工19.5億賣方信貸協議正式簽約。金海重工董事長李維艱表示,“在船舶行業整體形勢不容樂觀情況下,金海重工一舉實現集裝箱船從‘零’到‘萬’的突破,并獲得國家政策性銀行如此大額信貸支持,這不僅對金海發展意義非凡,甚至對整個國內船舶制造業都是一種振奮!”
首制集裝箱船從“零”到“萬”創造奇跡
金海重工此次出塢的兩艘首制9400TEU集裝箱船,是浙江省在建最大集裝箱船,該船順利出塢既是金海重工也是浙江省船舶工業向高端船舶建造轉型升級取得的重要突破。據金海重工總工程師張革介紹,金海重工首制集裝箱船即達到萬箱規模,從“零”到“萬”的跨越,在整個業界都是奇跡!該型萬箱船總長299.9米,型寬48.2米,型深24.8米,設計吃水13.6米,結構吃水14.5米;設計先進,性能優異,符合最新集裝箱船舶綁扎規范CSS Code要求、EEDI指數要求以及壓載水管理要求,是一型總裝箱量高、冷箱量高、裝載靈活、便于維護的綠色環保型船舶,完全滿足船東高效經濟營運的要求。
鑒于該船型設計、建造技術難度高、工藝工法復雜,金海重工組成特戰隊打響攻堅戰役、優化產品性能。具有30余年造造船經驗的韓國專家、金海重工首席技術官金起熙先生是該戰役中的技術帶頭人,他把韓國的先進設計理念、建造工藝引入系列萬箱船,使船舶整體工藝向韓國技術標準看齊,整體品質得到優先保證。
“此次兩艘首制萬箱船順利出塢,是金海重工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金海重工長涂基地代理總監汪忠全告訴記者,首制船建造挑戰非常大,公司上下都做出了巨大付出,尤其是在天氣最炎熱的5到7月,中午甲板溫度最高達50多度,還存在作業環境復雜、交叉作業多等諸多困難,為緊抓建造周期,生產團隊連日加班、優化吊裝順序,充分發揮5號塢兩座800噸龍門吊的超強起重能力,對分段實行最大化總組,通過“嵌補式”方法實現了快速搭載,創造了兩艘船月搭載分段200余個的生產大高潮,保障了船舶按時出塢。
中國進出口銀行為何青睞金海重工
出塢儀式上,金海重工董事長李維艱與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分行行長徐建華代表雙方正式簽署了19.5億賣方信貸協議,中國進出口銀行將為金海重工系列萬箱船提供19.5億融資。早在8月20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就曾與英國凱普航運公司簽署45億船舶出口買方信貸,為金海重工10艘萬箱集裝箱船建造提供買方融資支持,發揮政策性金融重要作用,幫助公司鎖定了國際船東高端船型訂單,為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船舶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中國進出口銀行為何獨睞金海重工?可能正如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分行行長徐建華所說:“金海重工近年來緊跟國家實業強國、智能制造戰略,從手持訂單、技術能力、產品結構到生產工藝都不斷創新,所以要支持其持續健康發展。”
據了解,金海重工成立以來,已先后交付各類型船舶70余艘,持續刷新浙江省船舶建造記錄,目前在建32萬噸原油輪、萬箱集裝箱船、海工平臺、特種船等各型船舶20艘,高附加值船型占比90%。在建的10艘系列萬箱集裝箱船是中國船廠打破個別國家壟斷,實現轉型升級過程中急需訂單,這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節能環保型萬箱船建成后將被租賃給全球最大班輪公司之一瑞士地中海航運公司使用。
近年來,金海重工一直堅持調整結構、轉型升級,不斷向智能制造領域發展。據介紹,該公司已聯合中船九院等單位,按照智能制造、現代工業花園企業模式,對廠區進行重新布局設計;與浙江大學海洋學院簽署戰略協議共同推動船舶制造自動化、智能科研產品產業化、“機器換人”等多方面合作;上線數字化造船平臺,實現生產、設計、物資平臺化管理。金海重工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緊跟國際步伐,在船舶建造技術上更不斷向國際對標,先后引進了多名具有幾十年經驗的韓國資深專家,作為技術帶頭人,覆蓋設計各個專業以及生產計劃領域“韓國理念+金海制造”模式逐步形成。
金海人堅持“We Deliver More”,未來他們要交付給客戶的將不僅是設計、產品,更是全流程服務與更好的中國產品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