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造船業在海工市場面臨巨額損失
據悉,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韓國船廠曾憑借油價走高、海上勘探開發活動增長的優勢,大量承接高價海工訂單,包括鉆井平臺、鉆井船和浮式生產儲卸油船(FPSO)。然而,隨著大宇造船披露高達20億美元的海工市場損失,韓國船廠在海工領域的財政危機也開始顯露出來。
大宇造船并不是唯一一家在海工領域虧損嚴重的韓國船廠。去年,現代重工曾宣布,2014年虧損高達29.3億美元。不久前,三星重工在海工領域的發展也面臨問題。業內觀察人士稱,韓國船廠的海工策略過于關注銷售水平的保持,以虧損價格承接訂單。
不過,一些觀察人士也認為,韓國船廠在訂單價格、付款條件等方面的談判中處于弱勢地位,為了獲得訂單不惜一再放低要求。與此同時,油價暴跌也使韓國船廠面臨困境,許多船東因此推遲了在建新船的交付期。
目前,韓國三大船廠正在面臨不斷增加的債務。彭博社預計,今年,這三家船廠將面臨總計21.8億美元的到期債務。
然而,與此同時,作為韓國船廠的競爭對手,日本船廠卻在不斷從日元貶值中獲益,在近期承接了大量中型油船訂單,甚至進入此前由韓國船廠主導的超大型集裝箱船市場。中國一線的大型船廠在大型油船、散貨船和集裝箱船建造市場上也維持著較強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