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歐航線運價跌至冰點
2015-04-28 17:19:00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4月24日上海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349美元/TEU,這是新版SCFI發布以來亞歐航線的最低運價。
自2009年10 月 16 日,上海航運交易所推出新版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以來,新版SCFI即以反映上海地區出口集裝箱即期市場的運價變化為市場所矚目。
運價跌至最低點
4月24日,上海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349美元/TEU,較上周下跌12.5%.該運價是新版SCFI發布以來亞歐航線的最低運價,市場上亞歐航線最低運價甚至跌至225美元/TEU.
盡管班輪公司紛紛投入大船,進行聯盟合作,大幅降低單箱成本,但運價不僅沒能達到班輪公司的盈虧平衡點,連航次的變動成本都難以覆蓋。新版SCFI亞歐航線的運價曾經在2010年3月達到最高點2164美元/TEU,如今與最高點相比,已經跌去超過八成。
上海航運交易所相關分析人士向《航運交易公報》記者表示:“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份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為54.0,創11個月以來新高,良好的經濟恢復趨勢提升了市場對于運輸需求的預期,班輪公司繼續加大對航線的運力投入。因此,盡管近期在歐洲經濟穩步恢復的帶動下運輸需求略有上升,不過同期內航線運力的大幅增長抵消了貨量上升的利好因素, 4月20-24日歐洲航線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約為80%.”
上述人士指出,迫于攬貨壓力,班輪公司不得不取消4月的運價恢復計劃,市場運價進一步走低。另據市場消息,由于春節后的數次運價恢復計劃均未能獲得成功,為改善目前的供需關系,提升運價水平,經營歐洲、地中海航線的不少班輪公司紛紛計劃收縮運力。
3月份,上海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平均為726美元/TEU,環比下跌29.8%.
大船過剩壓力凸顯
一方面是運價持續走低,另一方面卻是班輪公司訂造大船的爆棚熱情。
4月初宣布訂造6艘2萬TEU型船后,東方海外成為繼商船三井、達飛輪船后第3家訂造2萬TEU型船的班輪公司,同時也成為繼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達飛輪船、中海集運、阿拉伯航運、長榮海運以及商船三井后的第8家訂造1.6萬TEU及以上型船的班輪公司。
可是,大船“競賽”還遠未結束。市場近日盛傳,CKYHE成員中遠集運與陽明海運或將聯合訂造22艘2萬TEU型船,而正在觀望的赫伯羅特或也將加入訂造大船隊伍。去年宣布巨額新船訂造計劃的馬士基航運,在宣布訂造7艘3600TEU型船后,市場正靜候其訂造大船的消息。
近期持續訂造的大船訂單將于2017年集中交付,然而目前正在交付的大船訂單已經開始對市場施壓。Alphaliner相關數據顯示,截止3月15日,在亞歐航線上,2M投入周運力為13.86萬TEU,同比增長7%;O3投入周運力為8.36萬TEU,同比增長17%;CKYHE投入周運力為8.94萬TEU,同比增長7%;G6投入周運力為7.56萬TEU,同比增長為7%;亞歐航線整體投入周運力為39.25萬TEU,同比增長8%.
由此可見,亞歐航線基本為四大聯盟所壟斷,也基本為大船所壟斷,中小型班輪公司以及小船已無市場。大船須在“吃得飽”的狀況下才能發揮成本效應,然而目前亞歐航線的貨量增長并不能令人滿意。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5.54萬億元,同比下降6%.一季度中國出口歐盟僅增長2.8%.數據公司Markit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歐元區新訂單指數創下2011年5月以來的高位,顯示出歐元區經濟活動在未來幾個月中將保持強勁。亞歐航線的四大聯盟若要真正發揮“大船效應”,只能期待中歐經濟進一步好轉,進出口貿易持續改善。目前基本面數據顯示,經濟復蘇僅出現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