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歐線集運運價跌至低點
2015-06-24 16:59:38
來源:《中國遠洋航務》JOC專欄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新加坡太平船務董事總經理張松聲表示,隨著亞歐航線運價跌至歷史低點,超大型船舶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必須有貨可運。”迫使一些班輪公司在亞洲區內航線上(如中國至日本航線)開出保本價。
張松聲在太平船務新加坡總部接受采訪時稱:“亞洲區內運輸有專門航線和船型升級,F在母船直接進到航線。有些大船是用于空箱調運,保持箱體平衡。春節期間,有些班輪公司在中國至日本航線上的運價甚至為負,他們實際上是貼錢給客戶運他們的集裝箱。”
張松聲解釋說,超大型船舶的艙位更多,因為減速慢行航程也更長,這樣就可以在亞洲區內航線上的某些港口間運輸貨物。而亞洲地區貨物一般從中國主要港口裝運,運至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丹戎港等東南亞航運中轉站。這就打亂了亞洲地區貨運的原有秩序,也不利于運價保持穩定。張松聲說:“貨運量是有的,但收益就不一定了。”
亞洲區內航線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市場。據德魯里報告估計,2013年該地區集裝箱貨運量高達5930萬個20英尺集裝箱,占全球貨運總量的42.2%.
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東方;屎腿鹂他溗骨笆紫瘓绦泄、現任麥肯錫公司高級顧問Ron Widdows表示,集裝箱船運力增加到18,000TEU以上,會引發連鎖反應,危及其他航線的不穩定。他在香港匯豐年度海運航空大會上說:“隨著有實力的競爭者不斷升級運力,而后來者又攜其他航線上的運力前來分一杯羹,運價已經并還將繼續受到影響。”
亞洲地區曾經是最穩定也最具吸引力的貿易航線。過去幾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運力涌入,這里的運價起起伏伏,班輪公司的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超大型集裝箱船只有在亞歐貿易航線上才能用得起來。隨著追求規模經濟的班輪公司不斷訂造超大型船舶,傳統的8,000至10,000TEU船舶只得進入亞洲區內航線。
雖然碼頭操作要求會限制特定航線上的船舶規模,但“許多公司在亞洲內部航線上將8,000至10,000TEU船舶作為二程船使用。”東方海外貨柜母公司東方海外集團主席董建成表示。
美國總統輪船總裁Kenneth Glenn說,今年有大量運力進入亞洲區內近洋航線市場,雖然市場增長強勁,但仍給運價造成了下行壓力。
Glenn說,超大型船舶都用到了亞歐貿易航線上,而較小的船舶正逐步進入其他貿易航線。亞洲-波斯灣航線開始出現14,000TEU船舶,而跨太平洋航線開始使用13,000TEU船舶,都是亞歐貿易航線梯級替換導致的直接結果。
“多余的運力肯定會逐步蔓延到各個航線,但最大的船舶進入亞歐航線可以說是導火索。” Glenn說。
當被問到航運業何時能消化這么多運力時,他回答說到某一時點收益將會遞減。“梯級替換是非線性的,不是說某家班輪公司少了一艘船,整個產業鏈就會發生什么變化。過去兩年半里,美國總統輪船的新船訂單總值有40億美元,購進了34艘船舶,但我們的凈運力并沒有增加。同期我們還退租了64艘租賃船舶。”
Glenn說:“你得知道如何讓新船具有競爭力。梯級替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你能夠控制,有些卻控制不了。”
不過,馬士基航運亞太區首席執行官Lars Mikael Jensen在亞洲海事會議(Sea Asia conference)上表示,班輪公司需要找出對策,控制大型船舶的使用,因為亞歐貿易航線將使用14,000至18,000TEU的大船,而將多余的船舶投入南北貿易航線。“我們必須想辦法應對這個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