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小雷,重新出山“逆風領航”
資金緊張另辟融資渠道
除了國有船企外,資金緊張是國內幾乎所有船廠都面臨的正常問題,對于太平洋造船也不例外。
針對太平洋海工遭到現金流危機的傳言,作為太平洋造船(SSG)與太平洋海洋工程(SOE)的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梁小雷表示,太平洋海工目前所面臨的資金緊張問題只是由于今年的業務量增長過快過于龐大造成的。
梁小雷稱,“太平洋海工去年的業務量只有15億人民幣左右,但今年這一數字將翻倍至38億人民幣。”“但就在業務量大幅增加的同時,中國金融系統卻在轉變政策,放緩貸款投放,這對我們造成了一些影響。”
針對傳言稱太平洋造船與太平洋海工在爭取銀行預付款保函方面都遇到一定阻礙的說法也遭到梁小雷的駁斥。梁小雷表示“太平洋海工的所有訂單都已敲定預付款保函。”“除了太平洋造船只有1份合同的保函尚未簽訂。但相關工作還在進行當中,預計本月就能落定。”
其實,梁小雷此前就已經多次表示,金融危機后,由于航運市場低迷,金融機構對船舶行業的信貸投放越來越謹慎,很多龐大的銀行還是對造船行業采取“一刀切”的政策,“不管是多么優秀的企業。”即使旗下船廠目前訂單還算豐厚的春和集團也感同身受。
梁小雷稱,“每年過年前我都要到各地的總行、分行轉一圈拜年。這一輪危機中,銀行變得非常挑剔,很多甚至談船色變,尤其是對民營造船企業,只有兩三家還能夠獲得持續的支持。”
為此,這幾年太平洋造船已經采取了很多“創新性”的措施來加強公司的造船業務。據國際船舶網了解,早在2012年2月,太平洋造船在香港創立船舶公司Crown Ship之后,讓Crown Ship公司擁有及管理該公司訂購的新造船,支持太平洋造船從國外籌措預付款。同時,春和集團還發行短期融資券募集資金緩解造船業務資金壓力。不過,這些手段對于業務量翻番的現狀顯然還不夠。
“過去我們都可以自行解決融資需求,但由于目前金融機構收緊信貸,讓我們不得不考慮另辟蹊徑。”
梁小雷同時表示,募資方面太平洋造船集團目前正在與貿易公司展開合作,這也是太平洋造船集團多年來“破天荒”首次這么做。
曾經對上市“并不著急”的梁小雷已經錯過了很多上市融資的多機會,而如今的船舶和海工行業走出低迷估計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此,未來對于梁小雷而言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