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小雷,重新出山“逆風領航”
推遲交付訂單、資金緊張、高管離職,很少有負面新聞的太平洋造船集團首席執行官梁小雷重新出山后碰上了不少煩心事,而這一切都和太平洋海工有關。
“造船,要經得起驚濤駭浪。船身堅固,運轉靈活,這不僅要體現在我們生產的船舶上,也要體現在作為一個企業的應對市場挑戰的能力上。” 太平洋造船集團董事長梁小雷曾經這樣概括自己的“逆風領航策略”,顯然,考驗梁小雷“逆風領航”能力的時候到了。
與船東協商延遲訂單
據貿易風消息,Clarksons在氣體船市場周報中透露稱“太平洋海工建造的LPG船將被延期交付,時間估計為不超過6個月。”Clarksons還稱,市場“不斷傳言”太平洋海工的工人與供應商曾被拖付款項,且因鋼廠撤回鋼板供應,還導致貨艙的建造工程一度暫停。
此消息隨即遭到首席執行官梁小雷的斷然否認。不過,梁小雷并不否認LPG船的延付事宜,但是強調新船延付是與船東一起做出的安排,是與船東協商一致的結果。
據了解,目前太平洋造船集團旗下三家船廠總計手持訂單近100艘,最晚交付時間2017年,太平洋造船的手持訂單量曾經讓許多船廠艷羨不已,因業務過于繁忙,以至于不得不租用鄰近船廠的設施才能應付得過來。因此,即便目前有少數撤單或者推遲交付情況出現,對集團整體也不會造船實質性影響。
其實問題并不在于訂單的推遲交付,延付訂單并不是只有太平洋造船一家船企,國內外幾乎所有的船企都會面臨,關鍵是延遲交付的原因,是市場不好船東主動要求,還是船廠建造問題不得不推遲,目前不得而知。不過,對于太平洋海工的主要產品液化氣船而言,這個近年來低迷的航運市場中唯一的亮點,如今也面臨運力過剩甚至接近崩潰邊緣的局面,船東延期交付已經是一個趨勢。
而對于太平洋海工而言,面臨最大的困難可能還不是液化氣船,而是海工項目。據國際船舶網了解,2014年初,太平洋海工從現代重工手中獲得道達爾Moho Nord 油田項目 2 個浮式生產裝置的模塊分包合同,這使它成為第一家從道達爾項目獲得分包業務的中國公司。據說,太平洋海工還有望從俄國的亞馬爾LNG開發項目,獲得一筆價值 4 億美元的模塊建造生意。不過海工市場如今更為糟糕,未來幾年都很難恢復,而這對于太平洋海工才是真正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