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全球共發生2773起航運事故
安聯集團發布“安全與船運報告”指出,2014年含船舶全損在內,全球共發生2773起船運事故。其中,地中海東部和黑海海域事故最為頻繁,達490起,較同期上升5%;不列顛群島、北海、英吉利海峽和比斯開灣緊跟其后,為465起,較同期上升29%.報告顯示,除了中國南海、東南亞水域事故量最多、集裝箱船體積增加及海上浮動設施可造成10億美元以上的大額損失外,船員的專業及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也成為船運行業面臨的新風險。
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共發生7起客輪事故,約占總體損失的10%,而東南亞海域仍是船只劫持事件的高度發生地,去年共21起,增加75%.國際海事組織將此歸于該海域小型油船劫持事件增多。2014年孟加拉灣也成為另一個海盜活動猖獗的海域,累計報案達21起,比上一年增加75%.
安聯集團以去年四月韓國“歲月”號客輪沉沒,導致300余名乘客遇難為例指出,事故原因是貨物超載,同時沒有足夠的壓艙物使船舶保持平衡。再以去年底發生的“諾曼大西洋”號渡輪失火,再次讓人對客輪應變處理能力產生關注。很多風險的產生,不僅是船舶結構本身,而是船員經驗缺乏、培訓及應變能力不足等原因。
“海上巨無霸”的出現,集裝箱船的安全性也引發憂慮。安聯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船舶及海運責任險全球產品負責人SvenGer-hard指出,船只變大意味著損失也將增加。未來與集裝箱船或海上浮動設施有關的損失,有可能超過10億美元;因此,當集裝箱船容量提高80%以上時,應考慮重新審視風險管理。
此外,由于海運偷渡人數增加,海上搜救也面臨新的挑戰。2014年敘利亞內戰爆發,超過20萬余名的移民橫渡地中海,希望前往歐洲避難,國際海事組織估計當年調動了600艘商船參與海上營救,資源及救援設施承受極大壓力,也因為海上營救讓商船航運計劃變更,直接影響了正常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