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購比港,中遠與馬士基最后“對決”
2015-06-12 17:31:02
來源:貿易風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希臘政府已將比雷埃夫斯港的股權出售比例由先前的67%降至51%,但工會組織仍誓稱反對任何出售行為,并以罷工相脅。
在比雷埃夫斯港務局(Piraeus Port Authority)控股股權的最后競奪中,中遠太平洋(Cosco Pacific)和馬士基集團(AP Moller-Maersk)已成為最有利的競爭者。該港擁有地中海地區最大的集裝箱和客運碼頭。
知情人士向《貿易風》透露,中遠與馬士基旗下的APM Terminals BV將須在最后期限9月之前,提交有約束競標出價。目前排位第三的競爭者是菲律賓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erminal Services.
另2家參與去年4月競標的公司-Ports America和Utilico Emerging Markets,則已退出爭奪。
重啟出售進程
此前,這一股權出售項目差點就因國內的政治分歧而“中途夭折”.1月,左翼聯盟黨(Syriza)在希臘上臺后就曾表示強烈反對。當時,包括航運部長Thodoris Dritsas在內的高級政府官員還急忙叫停所有私有化進程。但之后不久,執掌經濟大政并負責與國際銀行探討救助方案的希臘副總理德拉加薩基斯(Yannis Dragasakis)則公開推翻了Dritsas的說法。
為了平復內部紛爭,希臘政府決定將比雷埃夫斯港務局的股權出售比例由先前的67%降至51%.但投資者如果投資3億歐元(約合3.42億美元),仍可在5年后將持股比例提高到67%.
目前看來,修訂后的出售比例更符合該國政府放棄徹底私有化,并轉為公私合營的方針。自2003年起,該港約有26%的股份在雅典證交所上市交易。這些流通股當中,近1/3掌握在倫敦對沖基金Lansdowne Partners的手中,相當于總股本的8.4%.
據悉政府立場之所以出現180度大轉彎,是因為其與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的救助協商已陷入僵局并亟需擺出誠意。如今,雅典方面已有意回歸私有化道路,以期貸款商能減輕在預算緊縮以及勞動力市場改制方面的苛刻要求。
但這樣的“妥協”卻激怒了國內的工會聯盟,后者誓稱還將反對到底。
5月12日,該國的碼頭工人工會OMYLE幾乎毫不掩飾地發出罷工威脅,“工人將對這一出售行動發起反擊”,并稱政府將對接下來發生的一切“負責”.
如果真的爆發大規模罷工行動,很可能對比港業務造成重創。2008年時,為了阻止中遠獲得該港其中1座集裝箱碼頭(當時為2座)的經營權就曾發生持續性的罷工活動,并導致該港集裝箱碼頭的營收減半。但希臘時任保守黨政府則不顧罷工影響,仍舊讓中遠從2009年開始經營。
自那以后,比港的集裝箱吞吐量便大幅飆增,從2009年的66.5萬標箱升至2014年的合計360萬標箱。此外,這家希臘公司還每年從中遠手中收取約3000萬歐元的特許經營費。近期,兩家公司還將這樣的特許經營合作擴大至另一座新的碼頭。
至于工會聯盟最擔憂的問題,即是如果中遠和其它投資商接管整個港口-包括客運及郵輪業務,工人的薪資水平與就業政策都會趨于惡化。
去年,比港的人事開支僅占總營收(1.04億歐元)的逾一半。截至2014年底,該公司共計聘入員工1171人,其中29%為碼頭工人。過去4年間,它的員工總數減少了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