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洋裝備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成立
由中國工程院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打造的“中國海洋裝備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今天在上海交大成立,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院士、中國工程院秘書長鐘志華院士,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以及包括兩院院士吳有生、曾恒一、王禮恒、朱英富、金東寒、鐘掘、何友聲、翁史烈、林忠欽、梅宏等在內的專家學者共論“海洋強國”的發展戰略和詳細路徑。
據悉,該研究院由周濟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有生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交大常務副校長林忠欽擔任院務委員會院長。
海洋是巨大的寶庫,是明天的資源,也是人類智慧比拼的競技舞臺和各國高端科技逐鹿的戰場。
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等老牌海洋強國都有國家海洋研究的專業智囊機構,直接對國家最高領導人負責。越南、印度、印尼等國也紛紛建立了海洋產業研究的專門機構。
專家表示,國際國內形勢尤其是海洋情勢的發展表明,積極經略、規劃、管理海洋的時代已經來臨,和平利用海洋、深度開發海洋是大勢所趨,我國建設海洋強國,需要戰略性的頂層設計和國際視野的綜合規劃,明確發展路徑。建立海洋開發領域的國家科技智庫勢在必行。
因此,我國海洋領域第一個國家級戰略研究機構---中國海洋裝備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應運而生。
上海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是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現代教育和科研的策源地,創立于戰火紛飛的1943年。多年來,她為國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船海領域的領軍人才和技術精英,科研成果在我國國防建設、造船產業、海洋資源開發等領域成功應用,在產業關鍵技術中發揮重要引領和支撐作用,為國家權益和經濟建設做出重大貢獻。
近年來,上海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瞄準國際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主動謀劃和布局,開展大量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科學研究,取得了首座“海洋石油981”深水鉆井平臺、深海無人遙控潛水器、絞吸式挖泥船在遠海造島工程成功應用等重大科研成果。同時,積極參與國家“十三五”重大規劃編制工作,先后主持編制了多項國家發展規劃建議書,為國家重點產業振興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發揮引領作用。
在新的歷史時期,為適應形勢發展的新挑戰和國家新要求,上海交大積極發揮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和管理、法學等領域的多學科優勢和智力優勢,以國家需求為己任,主動擔綱,與中國工程院合作,依托中國工程院廣大院士的群體優勢,建立海洋領域的戰略咨詢研究的“國家智庫”,直接服務于國家海洋戰略。
林忠欽表示,研究院將強化樹立“國家意識”和“責任精神”,站在國家和社會的高度上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為建設海洋強國提出頂層設計方案和綜合規劃。
據介紹,研究院的目標是緊密圍繞我國海洋強國建設的國家戰略,以承擔國家咨詢任務、服務國家需求為出發點,充分發揮中國工程院卓越的智力資源、上海交通大學多學科綜合優勢,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科技發展水平,推動我國海洋裝備產業的發展。
海洋裝備戰略研究院的任務是開展戰略性、前瞻性、綜合性、持續性的具有全球視野的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圍繞我國海洋裝備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戰略規劃、國際合作與競爭、重大工程項目決策等方面提供高水平的咨詢服務,主要包括:海洋裝備產業發展戰略研究、海洋裝備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研究、支撐海洋維權需求的戰略研究、推動產學研合作和國際合作研究。
據悉,該研究院將建立健全小實體、大聯合的運行機制,匯聚全國海洋科技領域的院士和專家,特別是戰略科學家的智慧與力量開展戰略研究,一批高水平、高質量、高層次的研究成果和咨詢報告有望在這里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