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推基于AIS陸基船舶導航系統
交通運輸部消息,由交通運輸部組織實施的“高可用新體制AIS船舶自主導航系統”項目日前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項目由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大連海事大學和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承擔實施。
項目主要目標是突破高可用新體制AIS船舶自主導航系統的系列關鍵技術,研制新體制船舶自主導航系統船載終端設備樣機,建立新體制船舶導航系統的驗證系統,未來能夠在IMO推出中國的天基和陸基雙備份定位系統的新體制及其標準。
此前,IMO(國際海事組織)主導的e-航海戰略實施計劃指出,沿海船舶導航單純依賴GNSS衛星導航系統存在安全隱患。IMO倡導成員國進行沿海陸基導航系統研究,即沿海船舶將利用天基和陸基雙備份的船舶導航系統。
經過3年的艱苦攻關,項目在世界上首次推出了基于AIS的船舶自主導航系統的天基和陸基雙備份沿海導航系統。示范結果表明,實時修正的AIS船舶自主導航系統定位精度優于10米,符合IMO沿海船舶導航精度要求。目前,該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公開13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45篇。下一步將推進成果的IMO國際標準化工作。
據了解,該項目著眼于船舶陸基導航系統的研究,不需另外增加系統建設和維護費用,是世界船舶導航技術領域的一個全新的導航體制。項目研究成果與衛星導航系統搭檔組成“天羅地網”,可準確定位船舶位置,保證船舶航行安全。
大連海事大學副教授胡青是該項目的課題負責人之一,他介紹說:“根據IALA(國際航標協會)的世界無線電導航計劃,為了沿海船舶的航行安全,將強制船舶安裝天基和陸基定位導航系統,天基定位系統是GNESS衛星定位系統,但是陸基定位導航系統國際海事組織還沒有選定,如果重新建設一套陸基定位系統,這其中的建設和維護費用將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高可用新體制AIS船舶自主導航系統’基于中國和世界各國沿海已經建設得比較完善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岸站網絡,利用船舶已經被國際海事組織強制安裝的AIS船載設備(船站),可在沿海50海里船舶高密度通航水域進行船舶陸基導航,使AIS系統具備自主定位功能,而不需要另外增加系統建設和維護費用,是最經濟的陸基定位導航系統,每年至少節省陸基定位系統維護費用數千萬元。到目前,國內外都沒有該技術成果和技術標準,我們的項目具有完全的知識產權。”
胡青說,AIS船舶自主導航系統研究的內容是目前國際海事組織號召各成員國研究開發的技術,研究成果將向國際海事組織提出技術標準建議,如果能夠在國際海事組織通過,該技術成果可在世界范圍推廣,經濟效益非?捎^。中國的技術引領作用將使中國打破船舶導航技術落后的被動局面,在國際船舶導航技術上擁有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