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市場受創使全球信心遭受創擊
2015-09-02 17:15:53
來源:貿易風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作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中國市場受到的創傷再也無法被世界其它地區所忽視;到現在,各國經濟學家及航運投資者都還沒從恐慌情緒中緩過神來
上周頭兩天中國股市連續崩跌的“黑暗”局面,已讓當地很多投資者的荷包大大縮水。
即使是在中國央行發出降息消息且全球市場報復反彈后,各國經濟學家及航運投資者也都沒從恐慌情緒中緩過神來。
上周一,上海證交所8.5%的崩跌走勢“席卷”全球,對奧斯陸及紐約證交所的航運股構成沉重打擊。
當天,諸如Western Bulk等公司的股價大瀉17%;Box Ships的跌幅也達到近10%.
但在中國政府果斷介入,出臺降息0.25%這一幅度雖小但明顯傳遞利好訊息的政策后,歐美股市終于喘過了一口氣。
盡管中國股市這一波“大拋盤”速度驚人,但遠東股市的泡沫破裂也絕不在意料之外。
實際上,這樣的風險因素已經積累了好幾周時間。所以中國政府才會不斷加大所謂的“救市”力度,措施包括收購股票以及近期的通過人民幣貶值等。
如今,中國發生的經濟之殤-投資大幅放緩以及轉向消費驅動型經濟模式“跌跌撞撞”的再平衡過程等,將再也無法被世界其它地區所忽視。
首先中國對原油、煤炭、鐵礦石及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下滑,已對航運市場的運價水平造成深重打壓。
此外,隨著原本最具活力的經濟體失去增長勁頭,美聯儲與歐洲央行將很難讓轄內國家從零息政策中“斷奶”.
一般而言,恐慌情緒一旦形成,就將觸發脫離基本面的瘋狂拋盤。
這也是為何上周早些時候,諸如Western Bulk等干散運股會遭遇“烏云壓頂”;就連Frontline這樣的油輪公司也猛挫10%;氣體船公司同樣沒能逃出“魔爪”.
上周一,基準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跌至每桶42美元,創下年內最低水平;天然氣價格也隨之跟跌。
這輪跌勢的“禍首”就是中國引發的恐慌情緒,以及對于全球經濟增長又將陷入新一輪衰退的擔憂。
但事實上,能源價格的走跌反而對航運市場有利,因為它意味著需求的增加以及燃費的下降。
原油價格從去年6月115美元/桶的高位“一路狂瀉”以來,當中14個月間油輪的運價水平一直得到有力支撐。
就在上月,VLCC(超大型油輪)的即期租金還曾飆升至9萬美元/天。盡管近期由于季節性原因有所回調,但接下來幾個月這一數字還將再度回升。
投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的航運分析師Fotis Giannakoulis在近期簡報中寫道,“即便是諸如Ardmore、Tsakos Energy Navigation [TEN]、GasLog、GasLog Partners和Costamare這樣的公司,它們資產負債狀況強勁,握有長期租約且收入有保證,但仍然在股息收益豐厚的情況下,出現大幅折價交易的情況。”
但這些板塊當中,LNG船運營商在股市受到的沖擊尤為不近情理,因為它們大部分的盈利(即使不是全部)都已通過長期租約牢牢鎖定。
當然,氣體船近期的即租況比較疲軟,一些LNG生產合約也因為和原油價格掛鉤,不及以往那么誘人。
某些案例中,該板塊的即租費率甚至跌至不到2.3萬美元/天的水平。但克拉克森-柏拉圖(Clarksons Platou)預測平均租金將會在明年及2017年反彈至4萬美元/天及6萬美元/天。
但海工船板塊的確“愁容難展”
目前問題最大的要數海工市場,隨著能源價格的跌跌不休,這一板塊只會“越陷越深”.
尤能反映這一危機之深的標志性事件包括總部設于亞伯。ˋberdeen)的Fletcher Shipping申請法庭重組,以及挪威Solstad Offshore決定將旗下43艘支持船中的10艘投入閑置。前者的會計人員正忙著將部分Fletcher的業務通過FS Shipping“東山再起”,Solstad則決定裁員300名船員。
由于石油公司猛砍油井勘探的開支,北海市場目前已有約50艘錨拖處理船及平臺供應船處于閑置。
盡管所有這一切與處于金融“震心”的中國看似遙不相及,但隨著“萬里長城永不倒”的神話落幕,全球市場的信心勢必受到創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