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到的海工“白名單”
在全球海工市場極度低迷,市場需求幾乎消失,國內海工裝備產業已經開始“自動”淘汰時,一份為了解決產能過剩、規范海工產業布局而制定的“白名單”終于姍姍來遲了。
11月6日,工信部出臺關于符合《海洋工程裝備(平臺類)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一批)的公示,俗稱海工企業白名單,入圍第一批白名單的海工企業總計只有7家,包括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遠船務(啟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
推出時機太晚失去意義
相比船企白名單,海工企業白名單的推出更晚,今年7月21日,工信部才發布關于開展符合《海洋工程裝備(平臺類)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申報工作的通知。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海洋工程裝備(平臺類)行業規范條件》出臺是希望調整優化國內海工裝備產業生產力布局,嚴把控制新增海洋工程裝備基礎設施,同時,將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船舶企業集團。不過,隨著全球海工市場持續惡化,國內船企屢遭撤單和延遲交付,自身難保,風險防范迫在眉睫,國內海工裝備產業開始自動淘汰時,原本為解決產能過剩推出的“白名單”制度顯然已經失去原來的意義。至于出臺白名單是“為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提供依據,引導社會資源向符合條件的優勢企業集中,重點是銀行信貸和政府扶持。”如今看來也不太現實,根據此前船企“白名單”推出的效果看并不理想,一方面之前的船企白名單如今已有多家船廠倒閉,白名單顯然無法給銀行提供“安全”保障,另外,商業性及政策性銀行本身都有自己的一份“白名單”,他們更多考量的是船企的經營風險、資金流、接船能力、還款來源等?梢哉f海工企業白名單的推出已經喪失了最好的時機,失去其本來的意義。
或成海工企業倒閉潮的信號
而相比此前公示的船企白名單總計60家(第一批50家),此次海工白名單第一批只有7家,數量很少。另外,此次入圍的7家海工企業清一色都是國有企業,沒有一家民營企業入圍,這和首批船企白名單有近一半的民營船企相比顯然有很大的不同。事實上,沒有金融機構的“幫助”,沒有強大的資金實力是玩不了海工裝備的,這也是民營企業很難進入海工市場的主要原因,不過這倒反而成了好事。在全球海工市場復蘇遙遙無期,撤單延遲交付頻發時,再加上政府將出臺領導干部決策失誤終身問責制度,想來這些國有金融機構即便有心也未必有膽量扶持,首當其沖的自然就是有金融機構“助力”的國有企業。
政府出臺的政策總是滯后市場的,船企白名單出臺后陸陸續續的多家船企的倒閉并非偶然,從這個意義上說,白名單的出臺就是企業倒閉潮開始的信號。和公布船企白名單一樣的結果是,海工企業白名單公布的開始,也將會是一些企業倒下的開始,即便是國有企業也不會例外,只是形式不同,倒閉換成轉型而已。造船轉型海工,海工再轉型造船,最后成為一個解決產能過剩的市場游戲。
事實上市場經濟最大的好處就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附:關于符合《海洋工程裝備(平臺類)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一批)的公示
按照《海洋工程裝備(平臺類)行業規范條件》,根據企業申報,經省級船舶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和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初審,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和中國船級社組織專家評審和現場核查,現將符合《海洋工程裝備(平臺類)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一批)予以公示。請社會各界監督,如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系。
公示時間:2015年11月6日至11月30日
聯系電話:010-68205622
電子郵件:ship@miit.gov.cn
附件:符合《海洋工程裝備(平臺類)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公示名單(第一批)
序號 |
地區/集團 |
企業名稱 |
1 |
山東省 |
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2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3 |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
中遠船務(啟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4 |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 |
5 |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
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 |
6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7 |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
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