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船重工造世界最大升船機基本建成
世界最大升船機三峽升船機13日通過試通航前驗收,標志著由中船重工集團打造的這一世界級升船機工程開始由建設階段逐步轉入通航試運行階段。
三峽升船機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經歷了漫長的論證、比選和設計過程,被譽為三峽工程最后的“謎底”。1995年4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研究決定升船機工程緩建。2007年10月,升船機續建工程恢復施工。2010年11月,中船重工旗下武漢船舶工業公司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正式簽署三峽升船機主體設備制造、安裝、調試工程合同。武漢公司正式組建了“1+6”團隊,即由武漢公司總承包,將設備按照專業構成分解到中船重工所屬武船集團、武漢船機、重齒公司、七〇九所、七一二所、七一七所進行分項設計、制造,經過出廠驗收后,集中到現場安裝、調試。
三峽升船機是世界最大、采用齒輪齒條爬升平衡重式的垂直升船機,過船規模3000噸級,最大提升重量15500噸,最大提升高度113米,具有提升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變幅大和下游水位變化速率快等特點,系統眾多,功能復雜,技術、制造、安裝難度和規模均為世界之最,同類升船機在世界上尚無建成投產先例,全過程充滿探索性和挑戰性。
為了建設好這項世紀工程,在中船重工集團的統一部署下,武漢公司組織系統內相關廠所進行了長期的跟蹤和技術準備,承擔并完成了多項科研課題,“1+6”團隊大膽創新設計理念、制造技術、施工工藝和管理方法,成功解決了船廂及其設備與塔柱變形協調,齒條螺母柱、船廂結構這些關鍵設備的制造等一系列世界級技術難題。
一千八百多個日夜智慧與汗水的凝結,鑄就了這個水工領域最偉大的工程,體現了中船重工軍民融合發展的可喜成果,也奠定了國內升船機制造安裝的領先地位。該項目的建成,在提高我國升船機建設水平、專業設備設計制造能力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有力地推動了世界升船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大型垂直升船機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三峽升船機投入運行后,客船及部分貨船可借助升船機“電梯式”直接通過三峽大壩,過壩時間由目前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成為三峽雙線五級船閘“樓梯式過壩”的有效補充,長江黃金水道通航能力可提升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