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融資租賃如何破風前行?
2016-07-01 17:27:40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風險大+成本高 租賃瓶頸有待突破
無論是《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還是早幾年國務院印發的《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都明確提到“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力度”.
據了解,目前各大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多已成立了融資租賃部,希望通過這種更為靈活的金融模式,在滿足企業資金需求的同時,為自身創造更高的收益。然而在現實操作中,卻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種困難。
“中國的船舶租賃市場,主要分兩大塊:其一是經濟船,也就是中小型船舶;其二是中大型遠洋船舶。”民生金融租賃航運租賃部總經理張燦表示,中小型船舶方面,2008年以來多以傳統船舶租賃為主。
但在中大型的遠洋船舶方面,張燦認為,受制于稅收、外匯等因素限制,金融租賃公司目前難以針對中國建造和運營的遠洋船舶提供租賃服務,也基本無法與外籍租賃公司進行平等競爭。
“壓力大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資金成本。”張燦說,中國的金融租賃公司在訂造船舶方面并無劣勢,畢竟船舶制造中心在中國,但是從資金的來源來看,海外的美元融資成本遠低于國內人民幣融資成本。
究其原因,有關專家認為,因為融資租賃自身的發展也面臨諸多難題。如缺乏對船舶的了解,缺乏融資租賃人才,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融資租賃立法相對落后,政策環境不完善等等。
此外,作為出租人的租賃機構還面臨著其他很多風險,包括市場的變化、承租人的信用、船舶營運過程中的意外等,這也正是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的金融機構游移不定的原因。
如今,隨著眾多融資租賃企業進入航運領域,業內人士在為航運企業感到慶幸的同時,又難免有點擔心--由于融資租賃企業的支持,中國造船企業建造過多的船舶,從而延長了造船業及航運業的低迷期。
對此,有專家表示, 基于目前航運業仍處于持續低迷的大環境,從各大船廠手持訂單來看,主要還是出自傳統船東,融資租賃企業所支持的新造船訂單中大部分是出于船東的需求,是船東通過融資租賃企業下單,而船東以外的投資訂單,基金的手持訂單比例遠大于融資租賃企業,所以,融資租賃企業不但不會為航運業的低迷拖后腿,相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