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將在比港打造地中海樞紐
2016-04-21 17:24:39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對比雷埃夫斯港口管理局多數股權的成功收購,是中遠海運集團成立后首個海外收購項目,是其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
希臘人最終選擇了中國,選擇了中遠海運集團。4月8日,中遠海運集團與希臘共和國發展基金簽署比雷埃夫斯港口管理局(比港管理局)股權的轉讓協議和股東協議。根據協議,中遠海運集團以3.685億歐元收購比港管理局67%的股權。據悉,該協議最終還需希臘議會批準。
一波多折
作為希臘的主要港口,比雷埃夫斯港(比港)的私有化進程由于政局變動等因素已被拖延許久,歷經波折。
按照2014年的一項私有化計劃,原中遠集團與其他4家競標者入圍比港管理局67%股權的競標名單。去年1月,希臘新總理齊普拉斯剛上臺就表示,希臘政府歡迎私人投資,但反對變賣國有資產,比港私有化進程隨后被叫停。3月份,希臘副總理德拉加薩基斯訪問中國期間表示,比港多數股權的競標者提出的競價都是有效的,私有化將在未來數周內完成。但其后,希臘經濟部部長斯塔薩基斯表示希臘政府沒有出售比港股權的計劃,只是會與投資者建立合資企業。
去年5月,希臘政府投資人發出出售比港股權的投標邀請函,股權比例由先前的67%降至51%。希臘官員稱,原先最后競標名單的5家企業中,只有3家仍對比港有興趣,分別是中遠集團、馬士基碼頭和菲律賓國際集裝箱碼頭服務公司,具體投標內容是比港51%的股權,若投資3億歐元,5年后可選擇提高至67%。
1月12日,中遠海運集團向希臘方面提交了有約束力的收購要約。負責國有資產出售交易的希臘共和國發展基金隨后證實,中遠海運集團的確是比港的唯一競標者。
比港優勢
2008年11月25日,原中遠集團與比港管理局簽署比港集裝箱碼頭特許經營權協議。根據協議,中遠集團獲得該港2號、3號碼頭為期35年的特許經營權。
中國人的到來讓一度沒落的比港重新煥發生機。自2010年6月1日中遠集團全面接管比港集裝箱2號、3號碼頭以來,“中國速度”顯露無疑。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010年為68.5萬TEU,2011年增加到118.8萬TEU,2012年提升至210.8萬TEU,2013年達到252萬TEU,2014年為300萬TEU,去年達到336萬TEU。
此前《航運交易公報》記者曾分析,比港是希臘乃至巴爾干半島上最大的港口,也是距離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軸線最近的基本港。該港是船舶通向中東歐、巴爾干半島、黑海、地中海、非洲的良好中轉港,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是中國貨物進入歐洲的“南大門”。
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80%以上的中國貨物經海運抵達歐洲。“中國制造”從亞洲東部出發,取道蘇伊士運河,從比港進入歐洲腹地,比傳統航線縮短7~11天運輸時間,是中國到歐洲最短的海運航線。對中遠海運集團而言,順利拿下比港多數股權,可將之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連接亞非歐的樞紐;在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的航運走廊上,成為中國構建通往歐洲和巴爾干半島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正如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在簽約儀式上所說:“自2009年以來,中遠海運集團一直對比港進行了高質量的投資。經過多年的努力,比港已成為希臘大型的、技術先進的現代集裝箱碼頭,是全球前100大集裝箱碼頭中連續兩年吞吐量增長最快的碼頭,也是多家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在地中海東部地區的重要樞紐港。本次股權收購完成后,中遠海運集團將把握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繼續對該港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并致力于提升和優化港口運營能力,幫助比港管理局充分發揮潛力,發展成為歐洲領先港口之一,在促進亞歐經濟貿易往來的同時,創造就業崗位,助力希臘經濟復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