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業:英國“脫歐”不是事
2016-06-27 08:31:19
來源:航運界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航運界網25日發布《英國退歐對航運業有什么影響,聽聽航運人怎么說》的文章后,反響熱烈,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謝燮博士特專門撰寫評論文章表達觀點,航運界網獲授權發布以饗讀者,也感謝謝燮博士周末賜稿。
英國脫歐被很多人士解讀為“黑天鵝”事件,也即不曾預見到的重大事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因為不確定性可能會給英國的投資、消費和就業造成破壞,“脫歐”可能會導致英國經濟規模到2019年縮減5%以上。據英國工業聯合會估計,到2020年,“脫歐”將給英國經濟帶來1000億英鎊(1英鎊約合9元人民幣)的損失,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1)。在此,筆者有一些不一樣的觀點與讀者分享。
首先,應當正確理解“脫歐”的“脫”。要知道“脫”并非“脫”得“一干二凈”,或者“一絲不掛”。作為現代社會中的一員,英國“脫歐”僅僅是脫離了歐盟,而這種脫離并非與歐盟乃至世界的完全隔離,只是不如過往那么“嚴絲合縫”了。英國“脫歐”后的談判與法律程序還需要兩年時間,這期間要建立英國與歐盟的新型關系。英國需要歐洲,而歐洲同樣離不開英國,長期之間的彼此融合不會因為“脫歐”就完全改變了。脫離了歐盟,英國仍然可以跟歐盟貿易,還可以跟歐盟成員國貿易,甚至可以以兩兩之間的雙邊貿易替代曾經的一體化,英國與歐盟乃至與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也不見得一定會走高。歐盟成立的初衷,是構建一個資本、勞動力和商品自由流動的松散聯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盡管歐洲在政治一體化方面面臨挫折。因此,對“脫”的理解,應當是“脫而不離”。
其次,對世界經濟會產生怎樣影響。英國“脫歐”,有助于歐盟重新審視其過往的制度建設,促進其正視成員國之間的分化,并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用寬容和等待縱容那些不負責任的國家。歐元制度極大刺激了某些歐洲國家肆無忌憚地大搞福利,為政客騙取選民選票、撈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大開方便之門。英國“脫歐”所引發的制度變革有利于形成一個健康的歐盟,有利于激勵經濟表現良好的經濟體,有利于敦促那些只關注選民而不關注其他國家眼色的政客喪失投機的機會。從長期來看,健康的歐洲會對歐洲乃至世界經濟產生正面影響。對英國來講,英國本身的經濟活力并沒有因“脫歐”而產生實質變化,而且其與世界之間的聯系還將繼續,因此英國的經濟也沒有理由一蹶不振,英鎊的短期貶值只不過是匯率市場“驚弓之鳥”情形下的過度反應。英鎊貶值也是暫時的現象,其與歐元乃至美元,人民幣的關系很難說會發生根本改變,沒有脫離世界經濟的英國沒有道理衰退,因而也不應預期英鎊會持續走弱,更不應幻想人民幣在此過程中“坐收漁翁之利”。
最后,會影響航運業嗎?依據上述分析,英國“脫歐”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同時對世界貿易也不會產生什么影響,因而也就談不上對海運需求產生實質的影響。當然,在此過程中,倫敦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會逐步走弱,但那也不是來自于“脫歐”,世界航運中心東移已是不爭的事實。至于英國與歐盟之間的海上運輸曾經所享受的一國沿海運輸權的保護會不會被取消,需要看英國接下來與歐盟的談判而定,預計不會取消,因為這符合各方的利益。
作為航運人,應該相信世界貿易便利化不會走倒退路。航運人現在更需要關注的,應該集中在:過量的供給如何應對需求的逆轉?老化的供給如何適應需求的升級?外部環境固然是影響航運業績的重要因素,把自身的事情做好,以轉型升級和擁抱創新來應對市場中偶然出現的“黑天鵝”才是航運人最應有的態度,這才會有面臨市場變動時“我自巋然不動”的從容。“雨旸時若,品物咸亨”,正是因為有市場的冷暖,才有萬物的生機勃勃。對航運人來講,英國“脫歐”不是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