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航運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挑戰
2016-08-17 17:11:41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作為承擔中國內河航運90% 以上,沿海航運50%以上,以及相當數量遠洋商船運輸任務的中小航運企業,長期以來一直難以走出小、散、弱的困局。在目前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中小航運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如何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政府部門、企業以及相關各方非常關心的問題。日前,全國中小航運企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上海成立,讓業界對破解難題有了新的期待。
中國中小航運企業擁有數量龐大的船隊,但除少數已成長為規模以上的企業外,仍有大量企業存在長期規模不大,競爭力不強的特點。目前,從擁有的運河、沿江、沿海和遠洋運輸船隊數量上看,我國的中小航運企業占到總量的90%以上,達到上百萬艘的規模。僅聯盟發起省份江、浙、滬、皖、魯的船東目前所控制的船隊數量就高達十幾萬艘。這個體量相當之大,但經營管理分散在幾十萬家中小企業(含居民)手中,平均到每家企業的船隊規模自然不大。航運產業是重資產的周期性行業,也是規模效應明顯的行業。規模大小,本身就是衡量企業成本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分散的航運資源缺少規模效應,同時又導致具體航運企業在規模成本、技術進步、安全管理、綠色航運等方面投入小,競爭實力就相對弱。
中小航運企業所面臨的困境由行業特殊規律、歷史原因、企業自身和外部原因交織在一起組成。
“聯盟”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牽頭,5家協會發起,江、浙、滬、皖、魯四省一市的11家港航交通協(商)會作為創始成員,歷時188天,經歷張家港、六安、棗莊三次預備會議和緊張的調研和籌備,為了解決航運企業信息渠道單一、抗風險能力不足等難題,對引導行業維權、自律、有序競爭、合作共贏、聯動發展,于2016年7月9日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截止成立日,聯盟的船東企業會員數量已達395家,新申請加入的信息在不斷更新。據不完全統計,“聯盟”會員單位控制船隊規模達上萬艘,涵蓋雜貨船、集裝箱船、化學品船、油船、駁船和清潔能源動力船等。
“全國中小航運企業聯盟”在匯聚各界智慧和力量,符合綠色、共享、創新、集約化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個全國性的,目標鮮明的服務“中小航運企業”群體的,擁有跨地區、跨船型、跨界的矩陣式服務體系的創新的企業合作對話機制和非盈利性共享聯盟平臺。
在籌備的近半年多時間里,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如“貨還是那么多, 船還是那么多,建立聯盟,難道會變出更多的貨運需求還是會減少船隊,如果不能,那聯盟的意義在哪里?”初聽,似乎有理,細想又不免心生疑惑。我只舉一個例子來回答:自然科學里,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碳原子組成的,可石墨是最軟的礦物質之一, 金剛石卻號稱硬度之王。碳原子并沒有變,引起軟硬天壤之別的原因,是壓力引起的結構變化。元素不變,結構的變化同樣可以引起質變。小、 散、數量眾多的中國中小航運企業,盡管大部分創始人能夠有利潤運營,但缺乏核心競爭力也是事實,軟弱如石墨。我們今天遭遇了“超級航運蕭條不等式”的時代,這種時代壓力,我認為恰是中小航運企業該抓住的,從默默無聞的“石墨”轉型變成閃閃發光的“金剛石”的恰當時機。
失衡的市場,商業關系復雜而吊詭,實際的結構調整不是聽了勵志的石墨變金剛石的寓言故事就能馬上完成的。“公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成立聯盟, 我們一定有秘密武器?萍荚谶M步,有了大數據和云計算,我們在中小航運企業的結構調整過程中,有了牢固的抓手和科學的表達我們的秘密武器。第一是科技。聯盟成立在上海,就如上海交通委副主任張林指出的,上海已經憑借其獨特的經濟地位和創新精神成為全球航運要素配置的首選地。上海集聚了豐富的航運要素,如全國領先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繁榮發達的金融中心帶來的高質量人才和融資渠道,有科技創新的人才儲備和國際化前沿信息,擁有眾多的資源配置機制,如證券交易市場、保險交易市場、衍生品交易市場、豐富的航運投融資、糾紛解決、檢驗機構、國際專業機構、標準制定機構、國際論壇、智庫的前沿思想等,將這些要素跨界與全國的中小航運企業市場相結合,創新地享受豐富優質的航運要素的溢出效應,是我們的秘密武器之二。
今后,全國中小航運企業聯盟將逐漸完善一個大數據云平臺,八大服務模塊:政策咨詢、法律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技術服務、商務服務、風險管理以及評價體系等,來構成聯盟云平臺和協會企業共同參與的矩陣式服務結構。成立之初,在大數據和云計算方面,我們已經跟“金馬云航運大數據網絡平臺”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逐漸完善聯盟平臺的航運大數據和云計算功能,加快信息化進程。在風險管理方面,我們也跟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技術服務方面,跟中國重汽集團船用發動機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其他的功能,還要通過聯盟的發展壯大來逐漸完善。
具體來說,以燃油、潤滑油以及船上零件等的采購為例,傳統做法是各家船東都有自己的加油計劃和供應商,加油要么太多,要么太少,在裝貨量、加油數量和加油價格上糾結的事情天天發生。未來我們的計劃是讓加入聯盟的成員將采購的頻率、規模、時間節點、地點、品種等數據上報聯盟進行統計和數據分析, 完全可以預測出一個優化的加油計劃。即通過大數據計算出波峰和波谷,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加油港口做倉儲和加油服務,科學規劃船隊的加油計劃,能夠大大提高成員企業的加油效率。類似的模式,歐洲的中小船東經常采取第三方管理的模式,做價值分享。
再以中小船東最為頭疼的融資問題為例,我們做過一個調研,現在中小航運企業有相當比例缺少運營資金,而有的細分市場企業利潤率還不錯,但是缺少投資人的關注和支持,這往往是金融機構與航運產業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聯盟正在開展一個中小航運企業信用評估體系課題研究,在對成員企業大量實際經營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建立運營數據與信用風險管理的大數據分析算法,動態評價和審核貸款和開發多元化的融資工具,讓中小航運企業與金融機構建立起有評價標準的對話機制,豐富融資的內涵,實現產業和金融的健康良性成長。聯盟企業在逐漸規劃化、專業化的體系內運轉,提高透明度和專業化,可以大大提高機構投資者和公眾投資者對目標航運企業的信任和降低評估成本,在聯盟航運大數據和透明化、專業化的良好條件下,不排除我們今后我們根據市場需要,聯合會員單位成立中小航運產業投資基金,或者成立專業的航運券商、信托公司、商業銀行等等, 孵化出各種服務聯盟的專業商業機構。
中小航運企業在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支持多元經濟發展、解決就業、維護國家經濟獨立安全領域發揮著獨特的攸關作用,我認為這是中小航運企業的歷史定位。面向未來,我認為中小航運企業談走出困境不是目的,那樣往往容易陷入又一個平庸化的陷阱。我們今天在努力做的,不僅是讓中小航運企業健康地走出困境,更要堅持特色,善于合作,勇于卓越,孵化出航運業的“小巨人”.這不僅需要找到航運企業困難的原因和企業的意愿,找到最大公約數,還要聚集智慧和力量,找到中小航運企業的最小公倍數。通過“聯盟”,孵化出航運細分市場的一個個“小巨人”.希望中小航運企業借“聯盟”成立的東風,尋風而起,御風翱翔,為經濟社會的繁榮和人類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