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數韓國航運企業破產史
2016-09-19 16:55:45
來源:中國航貿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對航運公司來說,破產并不陌生,這是一個具有高度周期性的行業,當市場低迷時,很多公司都面臨著資金危機。在這個時候,多數公司都尋求法院保護停止現金交易。某些情況下,他們仍渴望尋求生存,但有些情況下他們則無能為力。
但對于韓國,情況則有些不同,破產制度對債務人來說相對友好。在很多外國司法管轄區中法院保護是被普遍認可的,破產程序對事件涉及的各方也往往有效。
自2008年以來,很多韓國航運公司,無論大小,因為各種原因向法院申請破產管理。
在其他國家,一些航運巨頭通常會受到政府保護避免破產,但在韓國,政府和企業巨頭間的親密關系卻常常受到指責,不過諷刺的是,不會有任何一家大型公司會輕易倒閉。
在韓進海運破產之前,韓國最大的集運公司和干散貨航運公司STX泛洋海運(STX Pan Ocean)申請法院破產管理。而在泛洋海運之前,韓國第二大干散貨航運公司Korea Line也申請破產。
下文總結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韓國高知名度的幾家航運企業的破產史。除韓進以外,其他公司都涉及到散貨業務,反映出這個長期備受疲軟折磨的領域已經對航運業造成了深度傷害,并嚴重影響到這個亞洲強國的生命發展。
案例一:Parkroad
申請破產時間:2008年
命運:這個中型散貨運營商是在金融危機期間運費崩潰之后宣告破產的。破產原因相對簡單,是由于租用船舶過多導致。
Parkroad在破產之前,經營30-40艘巴拿馬型散貨船和靈便型散貨船。宣布破產后,公司只剩下8艘散貨船,總計459227載重噸,和2艘Sinokor經營的滾裝船。
和其他相同規模航運企業的破產遭遇一樣,Parkroad進入清算環節后,從業內逐漸消失。
案例二:Samsun Logix
申請破產時間:2009,2015年
命運:面對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Samsun Logix在2009年3月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后在2010年同債權人達成了10年的重組協議。原定的重組計劃是基于BDI指數10年間平均2500點的情況下。但是2011-2015年BDI指數大部分時間都只在1500點以下。
在2015年,承運人再次申請法院破產保護。截至2014年12年底,公司總負債為4351億韓元(約合3.864億美元)。主要債權人Korea Line在2016年接受Samsun的債務與股權交換計劃。目前Samsun Logix公司仍在運作。
案例三:Korea Line
申請破產時間:2011年
命運:公司申請破產管理時管理著大約140艘船舶,多數為干散貨船,這是韓國第二大干散貨航運公司。
公司在2011年10月同債權人達成了10年現金還款計劃,之后開始尋找買家,但是過程并非一帆風順。2013年2月,第一優先競標者Hahn & Co私人控股公司,由于債務擔保出現分歧而退出。2013年晚些時候,為擺脫破產管理,Korea Line最終找到SM集團接管。從那之后公司縮小了干散貨船隊規模,更專注于能源和車輛運輸。但自2014年之后,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
案例四:STX泛洋海運
申請破產時間:2013年
STX泛洋海運在申請破產時擁有超過340艘船舶,包括270艘散貨船,不僅是韓國最大的散貨船東,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散貨船東。和大多數申請破產的公司一樣,STX泛洋海運失敗的原因由于在錯誤的時間投資并進行項目擴張。
此外,公司申請破產管理也和母公司STX集團陷入財務困境有關。
在2013年法院批準STX重組計劃之后,銀行控制了公司,后于2014年改名為Pan Ocean(泛洋海運)。同年晚些時候,當公司船隊規模下降到約90艘船時,韓國雞肉加工廠Harim集團向其支付9.68億美元,競得泛洋海運。2015年7月,泛洋海運獲得首爾中央地區法院批準,正式宣布結束重組。同月,Harim 集團在其官網正式宣布泛洋海運為其子公司,也就是正式承認了和泛洋海運的關系。
而后,泛洋海運在2015年時逐漸復蘇并提前還款。其業務趨于穩定,盈利能力大大提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雖然很多同行都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虧損,但是STX在首爾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仍獲利。
案例五:韓進海運
申請破產時間:2016年8月31日
命運:未知。但是看似不妙,特別是對于全球第七大航運公司來說。
這是航運史上最令人震驚的破產案。韓進海運多年未盈利,且一直需要債務減免或注資。公司一直想方設法通過困境。
全球物流鏈已開始出現混亂。相比干散貨船公司,集運公司需要處理更多的客戶關系,維護其服務聲譽。當托運人和聯盟伙伴都離開韓進海運,很難想像有一天這個船公司能夠恢復正常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