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載水是“難馴野馬”
2016-09-27 17:07:55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上海某知名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負責人向《航運交易公報》記者透露:之前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很低,不論是企業本身還是業內同行都已對相關航運資產進行減持并大大抬高對航運類項目的立項、準投門檻。如今之所以將中國一些BWMS領域的設備制造商和配件供應商列入立項名錄,關鍵還是由于一些分析師注意到,瑞典、韓國的不少流體處理技術領域的專業企業此前不惜成本地對BWMS領域加大投入,使得資本對這個有先期技術、資金雙重投入的專業領域刮目相看——看好其技術方向的明確性和投入資金流向的可控性。目前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究竟哪種壓載水處理技術能夠占據800億美元市場份額的大頭?這一點對投資人來說還是一頭霧水。首先,能拿到的BWMS參數和水處理理化指標都是實驗室數據,缺乏對實際工況的研判;其次,即便是已經加裝BWMS的船舶,也因為設備閑置或者開啟次數有限,而未能提供具有參考意義的數據。
《航運交易公報》記者對一位BWMS制造商負責人講述了資方的疑慮,該負責人的答復也顯得頗為無奈:企業自從有《壓載水公約》這回事兒至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說實話,因為該公約遲遲未能達到生效條件,故而使得企業面臨一定的資金壓力。從技術層面上說,一旦某一家企業在技術理念上定型,就猶如被套上了一個“緊箍咒”,想要“調頭”非常困難——這也就是為什么各大設備制造商在前期的技術論證上都顯得非常審慎的原因之一。
莫衷一是的處理法
目前主流的壓載水處理方法包括電解法、紫外法、臭氧法、電催化氧化法及脫氧法(見表1)。
從表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上述五種方法除了擁有各自的特色之外,都有其應用缺點甚至是局限性,目前還沒有可以稱得上“殺手锏”級別的處理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據外媒報道,在BWMS市場具有全球領導地位的瑞典阿法拉伐近日將其最新研發的增強型紫外法送交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認證,這是一個比較具有參考價值的信號——紫外法已經獲得了這家瑞典巨頭的青睞。
對于阿法拉伐送交的增強型紫外法處理設備的參數,目前外界還知之甚少,但有分析認為所謂“增強型紫外法”很有可能就是人們常聽到的“低壓高強紫外法”(見表2)。
正如上面所分析的,“過濾+紫外法”已經成為目前中國BWMS相關制造商的主要技術手段(見表3)。與此同時,中國BWMS相關制造商也正在積極進行各種認證,希冀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需要注意的是,AMS認證是USCG的過渡性標準——通過了國際海事組織認證的BWMS制造商可以向USCG遞交AMS認證申請,只要通過即可獲得AMS認證。在船舶上安裝獲得AMS認證的BWMS后,在最初5年內可被視為是有效的BWMS,但5年期滿后則需要再確認是否仍然達到USCG排放要求——在USCG認證頗為嚴苛的情況下,先取得AMS認證也可以被看作是一條捷徑。
某BWMS制造商負責人向《航運交易公報》記者表示:除了USCG認證外,其他各種認證對于中國主流BWMS制造商來說都不在話下。衡量BWMS制造商未來市場競爭力的標準主要還是看是否能盡快獲得USCG認證、BWMS處理裝置的后期運營維護成本和相關融資服務這三個層面的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