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留在鹿特丹,“新光華”繼續遠航
新光華輪載著”希望6號“駛入荷蘭鹿特丹港
當地時間4月19日晚20時55分,經過二十四小時的連續作業,中遠海運特運10萬噸級半潛船“新光華”輪在荷蘭鹿特丹港安全卸下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FPSO)“希望6號”,為這一趟壯麗航程劃上了圓滿的句點。
新光華輪下潛作業
“希望6號”從新光華輪慢慢卸下
兩個月前的2月18日,“新光華”輪在上海綠華山南錨地成功裝載中遠海運重工所屬南通中遠船務為英國DANA石油公司設計建造的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FPSO)“希望6號”,踏上了前往歐洲的旅程。
經過48天的漫長航行,航經東海、臺灣海峽、南海、桑達海峽、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英吉利海峽、多福海峽和北海等海域,“新光華”輪于4月13日中午安全抵靠目的港荷蘭鹿特丹港。
在這趟歷時48天的漫長航程中,為確保貨物運輸和船舶航行安全,中遠海運特運岸基保障人員24小時跟蹤指導,“新光華”輪的船員們更是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為了確保船舶航行安全,在海盜活動猖獗的印尼海域,3月2日至4日,全船增派防海盜加強班,保持24小時不間斷的巡視與瞭望。船長連續三天堅守在駕駛臺,累了困了就在駕駛臺的沙發上瞇一會兒。為防止海盜登輪后攀爬貨物,船員們更是早早就在“希望6號”平臺梯口處上上下下安裝了厚實的刀網。
船員們在安裝刀網
經過一段時間的航行后,3月14日,船員們在例行檢查時,發現平臺底部的四個潛水泵,原來加固的橡膠墊全部磨損掉了。于是,甲板部的船員們爬進只有60厘米高的平臺底部進行加固綁扎。
這樣的作業每天都要進行一次,每一次這樣的檢查加固,船員們都要持續趴在冰冷的甲板上一個多小時。一個星期后,貨物的加固沒有問題了,船員們的手肘和膝蓋全都磨破了皮。
在隨后的航行中,大家密切關注綁扎情況,隨時進行加固,直到安全抵達目的港。
船員們在進行加固作業
4月13日中午,“新光華”輪順利抵靠鹿特丹港,也為這個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老港口增添了兩項新的紀錄:首次迎來亞洲最大的半潛船,首次迎來體積最大、噸位最重、價值最高的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
為表示歡迎和重視,鹿特丹港港務局代表特地上船,向“新光華”輪高正捍船長贈送了紀念品——象征鹿特丹港的鑰匙木牌,高船長回贈以“新光華”裝載“希望6號”的紀念船模。
“來自中國的全球第二大半潛船”在當地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地各大媒體、網站都對此進行了報道,每天來到碼頭邊參觀的人們絡繹不絕,不少人拿著“長槍短炮”,興致勃勃地記錄下“新光華”和“希望6號”的雄姿。
高正捍船長正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
中遠海運特運作為全球最大特種船公司,在海工裝備運輸領域擁有超強實力。
作為公司特種船隊旗艦的半潛船隊,迄今已裝運各類FPSO達6個,該型FPSO 3個,“新光華”輪此次承運“希望6號”,同時創造了公司半潛船隊裝運單件貨物噸位最重、圓筒型貨物體積最大的雙紀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遠海運特運半潛船的噸位都不超過5萬噸,“新光華”輪于去年12月投入營運后,使公司半潛船隊核心實力得到數量級的提升,載貨能力實現了從2萬噸到10萬噸的全覆蓋,而今后隨著公司半潛船逐步大型化,無疑將對中國制造業模塊化、大型化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希望6號”卸載順利完成
“希望6號”是中國船廠首次為國外石油公司完整建造的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FPSO)總包項目。
配備DP2動態定位系統的“新光華”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10萬噸級大型半潛船。
“新光華”輪所屬的中遠海運特運與設計建造“希望6號”的中遠海運重工同為中遠海運集團旗下二級公司。在該項目中,雙方通力協作,充分展示了中遠海運集團改革重組后的實力提升,打造了“中遠海運制造+中遠海運運輸”的又一成功典范,這一模式必將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注入更多“中國制造+中國服務”的支撐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