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工業務或成宏華集團燙手山芋
2017-04-10 13:49:00
來源:石油Link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曾經從中石油下屬企業改制而來的宏華集團,再一次擁入了央企的懷抱。 有了航天科工的支持,面對當前繼續低迷的全球油服市場,宏華集團能否涅槃重生?
4年前,四川宏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宏華集團”;00196.HK)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張弭望著眼前的一臺50層樓高的巨型門式起重機——“宏海”號時,曾信誓旦旦的說,海工業務將是宏華集團下一個十年的最主要的業務增長點。
此后,國際油價開始暴跌,低油價維持至今。低油價時代,需求大幅減少,油服公司均緊縮“過冬”。但對宏華集團而言,除了傳統的陸地鉆機業務快速萎縮外,新近大舉殺入的海工裝備制造業務也陷入低迷,宏華不得不為此背上兩座大山。
除了降本增效,宏華集團不得不斷臂求生,轉嫁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下稱“航天科工”),向后者出售股份以換取喘息之機。
在向航天科工及Jianhong Capital Fund I L.P 配售股份后,航天科工占股29.99%,jianhong占9.49%,二者一起成為了宏華集團的第一大股東。這也意味著,曾經從中石油下屬企業改制而來的宏華集團,再一次擁入了央企的懷抱。
有了航天科工的支持,面對當前繼續低迷的全球油服市場,宏華集團能否涅槃重生?
轉嫁央企
現年60歲的張弭或許沒有想到,當前宏華集團遇到的困境會比19年前從體制內改制出來后遇到的要嚴重的多。
沒人知道,如果國際油服市場繼續低迷,而宏華集團沒有采取措施應對的話,這家號稱是全球最大的陸地石油鉆機制造商之一的巨頭還能堅持多久。
去年年底,宏華集團突然發布了一則公告,宣布引入戰略投資者,向航天科工及一家名叫Jianhong Capital Fund I L.P的公司發售新股。
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2016年,航天科工在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381位。
此次宏華集團擬向航天科工配售16.06億股,占擴大后股本約29.99%;同時向Jianhong Capital Fund I L.P 配售5.08億股,占擴大后股本約9.49%,配售價均為每股0.77港元。
有業內人士稱,央企航天科工選擇現時大舉入股宏華,是非?春糜蛢r的未來走勢及油氣行業的未來潛力。
此外,近年來,航天科工已積極部署進軍能源裝備領域,并將能源裝備列為其與國家同步的“十三五產業規劃”重要規劃產業之一。
在國內的民營石油裝備企業中,宏華集團的研發及生產能力達領先國際水平。公開資料顯示,多年以來,宏華集團的陸地鉆機業務80%以上均出口至海外。
宏華集團2015年年報顯示,該公司銷售收入的82%均來自海外,僅有18%來自國內。其中,中東占了34%,歐洲及中亞占了25%,美洲12%。
有分析報告稱,中航科工此番入股,可說是強強聯手,有望產生協同效應。
對宏華集團而言,通過引入航天科工作為戰略股東,將能與其在高端能源裝備制造及油氣田服務領域展開深入合作,整合優勢資源,在技術研發、項目實施方面形成巨大的協同效應。
此外,航天科工作為中國大型央企能夠廣泛參與海內外國家政府層面的戰略合作,這將有利宏華集團未來進一步鞏固其在海外市場的地位及拓展海外市場份額。
完成后,航天科工將提名合計三名董事,其中包括一名董事會主席。生效后,現任主席將被重新委任為副主席。
通過此次引入股東,宏華集團募集到了約16.17億元。其中,50%用作償還其到期應付債務,而其余所得款項凈額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業績大跌
宏華集團的前身是宏華實業開發公司,當時還是中石油的一個下屬企業,張弭任廠長。1998年企業改制后,張弭等管理層成為主要股東。
憑借著積累的技術研發能力,宏華集團迅速脫穎而出。早在1998年,宏華集團就推出了第一款產品——7000米深井機械鉆機,而當時國內大多數同行生產的鉆機深度仍停留在5000米左右。
此后,宏華集團的發展迅猛,短短15年,從一個位于廣漢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一家銷售收入近百億的陸地石油鉆機制造行業龍頭企業。
兩年多前,張弭曾經接受筆者采訪時稱,從2014年6月份開始,國際油價的暴跌幅度實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本來覺得跌到了70~80美元/桶就已經很低了,沒想到現在跌破60美元/桶了,這對行業的震動確實很大。”張弭說。
更讓張弭意外的是,此后的兩年多時間,國際油價一路喋喋不休,毫無起色,低油價成為了常態。2016年2月份,國際油價甚至一度跌至30美元/桶以下。
國際油價持續低迷致全球油服市場慘淡一片,進而導致包括宏華集團在內的油服公司業績持續大幅下降,這是促使該公司不惜兜售大份額股權以換取資金,以求“斷臂求生”的直接原因。
宏華集團公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該公司實現收入42.19億元,同比下降了46%,虧損2.52億元,虧損幅度同比增加374.8%。
時間進入到2016年,宏華集團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收入進一步收窄,虧損進一步擴大。
2016年上半年,宏華集團實現收入12.96億元,同比下降了41.9%;虧損則繼續擴大,達到2.51億元,虧損同比增加了739.8%。這也意味著,該公司去年上半年的虧損額就達到了2015年全年的虧損額。
宏華集團稱,國際原油市場供需不平衡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油價持續維持低位,影響全球油氣勘探活躍程度,國內外油公司進一步縮減上游油氣勘探開發投資,為裝備制造業及下游油氣田服務市場的經營帶來持續壓力。
據貝克休斯統計,截至2016年6月,全球活躍鉆機數量(不含中國陸地鉆機及俄羅斯鉆機)為1407套,同比減少34.1%。對新鉆機設備的需求大幅減少,自然嚴重影響了宏華集團的“生意”。
燙手山芋
如果不是大肆布局海工裝備制造業,宏華集團面臨的壓力或許不會像如今這么大。當該公司2008年在香港上市時,張弭就已經制定了進軍海工業務的戰略。
宏華集團的海工裝備制造基地位于江蘇啟東市。在籌劃了4年之后,2012年10月22日,宏華集團的海工基地終于正式投產。
筆者曾在2012年受邀前往參觀。當年,作為宏華集團海工業務的“明星”——“宏海號”大型海洋平臺吊裝設備屹立在基地內,擁有50層樓高。
“宏海號” 由宏華集團與武橋重工聯合研發制造,是一架22000噸移動式起重機,在當時是全球起重能力最大的移動式起重機,它主要用于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的建造。
當時,張弭曾豪言,海工業務將是宏華集團下一個十年的最主要的業務增長點。5年后,海工業務將會和陸地業務持平,甚至超過。
“利用‘宏海號’的吊裝能力來建造半潛式鉆井平臺,制造工期可以節省3個月周期;自升式平臺的制造工期可以節省1~3個月周期。”張弭曾豪言說。
據他透露,為了制造“宏海號”,宏華集團準備了7~8億元預算,整個海工基地的建設成本則更高。
2012年投產當天,宏華集團旗下全資附屬公司宏華海洋油氣裝備(江蘇)有限公司與工商銀行及中國銀行的江蘇省分行簽署了貸款合同,宏華集團將獲得9億元的貸款總額,期限為6年,主要用于宏華啟動海洋基地的建設。
事實上,宏海號的建設并未如期完成。宏華集團啟東海洋基地的第一期建設直到2015年才宣布完成。而“宏海號”實際上直到2015年下半年才竣工。
如今,4年已經過去,隨著國際油服市場持續低迷,張弭當年的豪言壯語并未實現。宏華集團的海工業務非但沒有能夠為公司貢獻“半壁江山”,反而如今成為了該公司陷入困境的“助推器”。
宏華集團2015年年報顯示,該公司海洋鉆機銷售額僅占5%,油服工程業務僅占8%。該公司最主要的業務來源依然是傳統的陸地鉆機業務,占57%。
宏華集團在公告中坦承,由于國際油氣市場環境仍未顯著改善,導致本集團收入大幅下降,特別是本集團油氣工程業務板塊及海洋工程裝備板塊業務量開工不足,致使錄得較大虧損。
面對2016年,宏華集團曾表示,海洋板塊將采取生存與發展并存的業務戰略。生存指宏華海洋努力尋找并承接“短平快”類的業務,即建造難度低、交貨時間短、資金周轉快的項目,以便在行業非常時期持續獲得現金流,維持正常運營。
而發展指的是在油氣行業寒冰時期,緊扣天然氣及新能源發展浪潮,提早布局相關海工裝備,積極投入LNG裝備及風電安裝平臺的相關研發工作。
再加上海洋工程裝備前期投入資金大,工期長,這也讓宏華集團的海上鉆井平臺制造戰略陷入了困境。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海工基地,如今卻變成了非常時期的“燙手山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