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船集團首期高級專家境外研修班德國取經歸來
2017-11-30 08:53:22
來源:中船集團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學員參觀漢堡水池
11月5~24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首期高級專家國(境)外研修班——“大型艦船三維設計與先進制造專題培訓班”在德國順利舉行,來自中船集團14家成員單位的18位高級技術專家參加了這次培訓,其中中船集團新一聘期首席專家、學科帶頭人12人。舉辦此次研修班,旨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船集團《全面加強人才工作、激發人才活力的指導意見》,通過“走出去”開展國際交流,了解科技前沿,進一步增強中船集團高級專家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引領推動中船集團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建設。本次研修班列入國家外國專家局2017年度支持計劃,是中船集團通過國家外專局開展人才培訓的創新嘗試。
赴德培訓學習了什么?
本次赴德培訓班的培訓內容主要聚焦德國工業4.0、大型艦船三維設計、智能制造和船舶試驗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
課堂學習內容豐富,涵蓋方面較廣,如德國工業4.0及典型企業的實際案例、虛擬產品研發技術、增材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極地技術、生產現場的精益管理以及“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科研生產發展方式和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等。
赴德培訓有什么新鮮事?
為增強學習實效,本次赴德培訓班采用課堂教學與實地考察相結合、主題授課與交流研討相結合等模式。培訓期間,學員們參觀了多家制造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如DNV GL海事總部、漢堡水池、邁爾船廠、空客公司、ABB公司、德國弗勞恩霍夫勞動經濟和組織研究所、威廉港集裝箱碼頭等企業、機構。
赴德培訓對學員們有哪些幫助?
通過這次德國培訓,學員們了解了德國制造業的新理論、方法、工具、手段等,進一步開闊和提升了戰略視野,明晰了技術實現路徑,對今后解決產品研制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次培訓還讓學員們系統掌握了制造業技術發展前沿與方向,這將有助于學員在實際科研生產中發揮更強有力的引領作用,加快破解企業發展難題,進一步推動中船集團創新發展。
學員們有哪些收獲?
學員與DNV GL海事總部的專家交流
學員在漢堡威廉港口觀摩世界最大集裝箱船裝卸作業
中船集團首席專家、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研究員范佘明說:通過學習參觀了解到,德國漢堡水池(HSVA)耗費巨資進行實船測試以獲得相關數據;DNV GL用傳感器開展遠程實船檢驗,這些對于目前仍以交船為主要目的的國內船舶船企而言有重要借鑒意義。目前,國內造船界仍以交船為目標,難以獲得交船后實船的營運性能數據。
國內造船界應轉變模式,以保障船舶全壽命周期的性能為目標,從設計階段就全面考慮實船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安全傳輸,并通過科學分析為實船安全高效航運提供咨詢服務。此外,還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實現方法驗證、工藝改進、精準檢驗和規范完善,從而實現雙贏。
中船集團首席專家、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研究員張兵說:通過數字化檢驗管理、虛擬現實技術、工業4.0等課程的學習,我認為智能制造實質就是將數字化、智能化貫穿于產品的研發、制造、運維等全壽命周期中。
今后,我們的研究將基于系統工程方法,以實現工程方法轉型、數字化/模型化,以知識自動化為核心驅動力,建立互聯互通的產品全壽命周期平臺,統籌產品數據、環境數據、人的行為與習慣數據,運用信息自動化、大數據、虛擬化等技術,全方位掌控產品的研發、制造、運維等過程,重點關注創新技術。
中船集團學科帶頭人、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蔡乾亞說:參觀期間,空客公司的多國多地協同設計、并行研制模式,產品虛擬研發的數據管理、協同工程和可視化工程技術等讓我印象很深,德國工業基礎優勢的彎道超車戰略、全壽命周期價值理念以及數字化、智能化先進制造技術值得我們學習。
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我們可以考慮發揮總裝建造優勢,建設協同研制示范工程,研究新型協作模式,形成協同技術體系、規范和標準,為企業“走出去”打下基礎;可以發揮民品集體全面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建立起連接客戶個性需求的快捷定制商業模式,打造連接客戶、協同伙伴的核心技術能力與平臺;同時,推動總裝造船模式面向全壽命周期的并行協同研制模式發展。
中船集團學科帶頭人、滬東重機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周偉中說:DNV GL擁有不對外銷售的性能仿真軟件FReSCo+,使我聯想到工業軟件,尤其是嵌入式工業軟件,它集產品技術、信息技術、數據庫、管理技術于一體,是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