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rksons:大宗商品如何反應航運市場走向
2017-04-16 07:58:00
來源:光匯能源資訊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編者按:一般來講,大宗商品之于航運業猶如大米和巧婦,息息相關。
ClarksonsRerearch 對世界主要種類的大宗商品對航運界的影響做了一番梳理——▶大宗商品的潛在推動力對于航運業是利弊參半的
航運業的本質就是貨物,以及運貨的過程,在許多情況下,這“貨物”是指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2014年,大宗商品經歷了全品種的價格大幅下滑,但在去年,這種趨勢已經開始好轉了。那么,大宗商品價格趨勢是如何反應當前航運市場的走向呢?
“狡猾”的油運
大多數跟蹤大宗商品的行業人士都會看到油價下滑,布倫特原油價格從2014年6月平均水平112美元/桶跌至2016年2月的32美元/桶之低。然而,油價又開始上漲了, 至2017年3月平均為52美元/桶,這也是油產巨頭們執行減產的主要動力。
然而這種基礎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并未呈現出支持航運市場的勢頭,海運原油貿易的增長隨之放緩,2015年到2016年平均漲幅僅為3.9%,同時油輪市場回軟。 但另一方面,上漲的石油價格可有助于改善海工項目的受制環境,也刺激了美國頁巖油產的增長,盡管同時對其海運進口石油的增長也構成風險。
“樂觀”的散貨
再看干散貨方面,鐵礦石價格從2013年2月的155美元/噸下降到2015年12月的40美元/噸之下,但自2017年3月以來又迅速回升至平均87美元/噸。同時,煤炭價格 從2011年9月的123美元/噸下降到2016年1月的低點50美元/噸,然后在2017年3月份穩步上升至平均81美元/噸。
中國的政策和其國內產出的減少推升了礦石(上漲了7% )和煤炭(上漲20%)的海運量,這顯然有助于支撐這些商品的國際價格。 2017年散貨海運需求的增長依然持續著,頭兩個月,礦石和煤炭進口分別同比增長13%和48%。 海峽型散貨船的平均現貨收益水平最近達到了20,000美元/天,一些行業參與者已經對市場前景更好的可能性開始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復雜”的集運
這對航運第三大行業,集裝箱船也意味著什么呢?在這種情況下,之前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壓力可以在進口發展中經濟體的大宗商品時感覺到,這些經濟體常常因大宗商品價格低走而面臨著收入和消費能力的降低。這對拉丁美洲、非洲,甚至中東的貨運量都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2016年南北之間的海運增長跌至低于1%。
盡管目前可能言者尚早,大宗商品價格的復蘇應該可以預示著海運業正在逐漸改善中,盡管其收益可能滯后于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且積極影響也不一定均衡地出現在全地區。
當下,大宗商品價格現在已經擺脫了周期的底部了。除了其普遍行情都企穩的趨勢之外,如果我們分析大宗商品的潛在推動力,就會發現,它對于航運業是利弊參半的。盡管多數時候是積極地,但對有些方面可能是利空的。和以往一樣,時不時地看看底牌還是有好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