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頂尖海洋科考船“東方紅3”號下水
“東方紅3”號下水暨命名儀式
1月16日,我國新型深遠海大型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號在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順利下水命名。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鞠傳進,江南造船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林鷗,以及來自科技部、國家海洋局、財政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第708研究所、中國船級社、中國科學院、上海海洋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單位的嘉賓出席下水、命名儀式,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閆菊為該船命名。
世界上最先進的無限航區級別科學考察船
2014年建校90周年校慶典禮上,中國海洋大學正式啟動建造新一代深遠海綜合調查實習船“東方紅3”,這將是國內排水量最大、定員最多、綜合科考功能最完備,經濟性、振動噪聲等指標要求最高的全球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也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無限航區級別科學考察船,將成為我國遠洋科學考察的核心主力。
“東方紅3”號是一艘5000噸級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全長約103米,寬約18米,具有全球無限航區航行能力,海上自持力長達60天,可持續航行15000海里,可搭載科考人員和船員110人,作業甲板600平方米,實驗室面積600平方米。該船是國內目前排水量最大,定員最多,經濟性、振動噪聲、電磁兼容等指標要求最高,作業甲板和實驗室面積利用率最大,綜合科考功能最完備的國際頂尖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
該船采用雙軸雙槳全電力推進模式,滿足無人機艙、一人駕駛的要求,具備動力定位DP-1能力,此外該船還將獲得中國船級社防污染潔凈設計Clean船級符號,同時獲得挪威DNV-GL船級社水下輻射噪聲最高等級 Silent-R級的認可證書。
該船由708所進行詳細設計,江南造船進行生產設計及建造,于2015年簽約開工,2016年連續生產建造。該船通過科考操作支撐系統,水體、海底探測系統(其中多波束系統是目前全球最精密全海深多波束系統)、大氣探測系統,化學、生物、地質等實驗分析系統,以及遙感信息觀測印證系統等先進設備和系統,可進行大范圍、多學科、多種海洋要素的綜合觀測和“大氣—水體(全海深)—海底”的立體探測,可實現船基與陸基信息網絡一體化,促進海洋多學科交叉、科學與技術融合和科教協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該船對振動噪聲控制要求非?量,為了滿足DNV GL水下輻射噪聲Silent-R級認可證書的要求,該船在設計、建造階段嚴格落實減振降噪措施。在設計階段,根據減振降噪要求,設定技術參數,確定船舶整體技術數據、減振降噪標準以及難點解決方案;在設備生產過程中,江南造船聯合708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DNV GL等單位進行設備出廠FAT試驗,監控設備技術狀態,確保達到Silent-R級要求;在船舶建造階段,通過對基座的焊接質量、分段建造質量、合攏狀態等進行把控,并輔助以阻尼材料的合理敷設,以達到滿足前期設計要求、降低水下輻射噪聲的目的。據了解,該船交付后將成為全球第六艘、中國第一艘獲得Silent-R級認可證書的科考船。
“東方紅3”號也是江南造船首次運用CATIA三維體驗平臺進行數字化設計、建造的船舶,提前進行可達性、可操作性、可維護性檢查,從源頭保證設計的合理性;同時,在該船的整船管段制造實現了CATIA V6三維交付物的應用,提升了生產的質量。
“東方紅3”號以培養深海大洋創新型人才為首要任務,融合科學研究、科學考察、高新技術研發應用為一體的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該船具備在深海大洋開展自高空大氣透過海氣界面、通過全海深直到海底深部的綜合科學考察和資源調查,以及與無人機、科考船隊和布放的其他觀測儀器形成觀測陣列的功能;具備深海大洋尖端海洋儀器設備海試和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示范化平臺功能;具備高效實施多學科海上實習實訓、培養深海大洋創新型研究人才的功能。具備科考在線數據和船岸一體化船舶數據信息網絡一體化的功能。
該船在整個自主設計過程中,結合國家支撐的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在型線防氣泡干擾設計、全船減振降噪設計、空船重量重心控制、電磁兼容控制、水下輻射噪聲控制、實驗室功能優化設計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得我國科學家在海上開展現場探測、監測和觀測以及實驗分析的能力躋身國際前列,同時也為我國開展海洋儀器設備研發示范和海洋高端研究人才培養提供了高端平臺。
“東方紅3”船預計2018年末交付使用。對中國海洋大學來說,屆時“東方紅3”船投入使用之后,將與“東方紅2”船、“海大號”船、“天使1”船組成一支覆蓋從近海到大洋且全國高校獨一無二的科考船隊,可開展海洋空間從大氣、水體到海底多學科全海洋要素的快速同步探測、觀測與分析,實現船基與陸基數據信息網絡一體化和科研與教學創新平臺一體化,促進海洋多學科交叉、科學與技術融合和科教協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