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羅地亞造船業亟需長期可持續方案
據外國媒體報道,克羅地亞總理Andrej Plenkovic日前稱,政府有政治意愿幫助陷入困境的Uljanik船廠。
Plenkovic總理說,當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保持該船廠的工作和運轉。
Plenkovic總理不久前考察了位于普拉的Uljanik船廠,會見了船廠工人、工會成員和管理層,會見結束后,政府舉行了會議。
Plenkovic總理指出,“我們知道海事和造船在克羅地亞擁有悠久的傳統,連接著我們的人民、經濟、城市和文化,其身份不僅是海洋,還是船舶建造。”
在上世紀80年代,克羅地亞是全球第三大造船國,目前也是全球第九大造船國,造船業仍然是克羅地亞非常重要的工業領域,貢獻了全國2-5%的就業崗位、0.8-1.8%的GDP和10-15%的出口。
Uljanik是克羅地亞最大的造船集團,目前正遭遇資金問題困擾。2018年8月,該集團下屬普拉Uljanik船廠和里耶卡3. Maj船廠的大約4000名工人因為拖欠工資而進行了罷工。
總理表示,除了最糟糕的可能選擇,即無法找到解決辦法外,還有另外兩種情況——目前歐盟委員會接受的修改后的結構重組計劃,或者尋找其它具有新解決方案的戰略伙伴。政府已經提供擔保確保工人們能得到工資,8月份的工資已經開始發放。
克羅地亞經濟部長Darko Horvat在一次政府會議上介紹說,自1991年獨立以來,克羅地亞的所有船舶建造支出為1150億庫鈉(181億美元),實現收入830億庫鈉(130億美元)。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船廠需要新的結構重組模式,以實現克羅地亞造船業的長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