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極地船舶值得關注
2018-03-05 15:08:00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我國在南極科考已獲得不菲的成就,然而在北極的探索卻是一片處女地,在北極地區東北航線日益顯現其經濟價值的今天至本世紀前50年內,北極極地地區航行船的設計技術與船舶建造將成為世界主要船舶工業國家造船技術發展的顯著標志。
“2017年中國建造的10艘最有特色船”一文中,最綠色的雜貨船“VIIKKI”號和最“強悍”的多用途船“天恩”號都具備破冰能力,未來對極地運輸和開發船舶的需求將日漸增長。從裝備需求來看,需重點開展適用不同冰級要求的極地油船、集裝箱船等船舶研制,以及極地重型破冰船和冰區水下探測系統等。
目前,我國由于缺乏冰水池,無法進行概念設計,船舶設計、低溫材料與配套技術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極地船舶數量和技術水平極大落后于歐洲、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以破冰船為例,中國目前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只為正在服役的“雪龍”號,屬于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而俄羅斯有30余艘破冰船,其中核動力破冰船6艘,柴油動力破冰船29艘。其正在建造的首艘22220型LK-60“北極”號核動力綜合破冰船是世界上體積最大、馬力最大的破冰船。該型破冰船長173.3米、排水量33540噸, 安裝有兩個新型RTM-200核反應動力裝置,破冰船壽命40年,核反應裝置壽命32萬小時,每個反應堆的動力為60兆瓦。該破冰船可以在北極的任何海域航行并執行任務,航行時可破冰層厚度達2.8米。
從極地船舶技術發展來看,未來需解決的技術主要包括極地航行船總體設計、冰水池試驗、冰區航行穩性/快速性和操縱性、極地航行船-冰載荷FEM計算、低溫溫度場對船體材料及各種設備的影響分析、船體強度的線性/非線性(屈曲)/疲勞與風險分析、推進系統特殊配備與特殊材料螺旋槳、極地航行船舶甲板/艙室機械、極地船舶設備保護技術與防冰和除冰措施、極地環境環保與應急救援等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