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檢驗+人工智能的六大設想
2018-05-09 08:10:18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AI芯片、AI平臺、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機器翻譯、商業、制造、法律、新聞、金融、醫療、教育、服務等等眾多行業和領域得到實質性廣泛應用,甚至在繪畫、歌唱、詩詞創作等藝術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各類人工智能交互媒介已經開始走進千家萬戶。2017年則更成為了AI的爆發年,被“華爾街日報”,“福布斯”和“財富”等眾多刊物稱為“人工智能元年”,人類開始進入智能時代。
抓住新時代帶來的機遇,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船檢技術和服務手段創新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F階段,在船舶檢驗工作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幾個設想。
研發圖紙輔助審查智能系統。實現紙質或電子圖紙、資料的精確識別,并與各類工程計算系統連接,將現有多年審圖工作中積累的大數據用于人工智能系統的深度學習,最大程度上由人工智能系統自主完成船舶穩性、結構、干舷、噸位、軸系、短路電流等等船舶計算和其他圖紙審查工作,起草相關文稿,復雜判斷由驗船師在系統協助下完成。驗船師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系統實現圖紙審查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躍升。
研發現場輔助檢驗智能系統。協助驗船師完成結構布置檢查、線型檢查、焊縫外觀檢查、無損探傷閱片、設備安裝檢查、船用產品核查、船體內外部檢查、部分船舶試驗、船廠資料審核等多方面現場工作。一部分項目檢驗可以在施工、設備安裝同時進行,一部分項目也可以在人們休息后的晚上進行項目檢驗,并在檢驗后及時起草檢驗文件。驗船師可以通過與輔助檢驗機器人的遠程交互,結合線上線下方式高效規范的完成檢驗工作。
研發技術標準研究智能系統。人工智能是推動科技發展的新動力,現有技術標準研究體系和方法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升級換代。在目前船檢技術標準研究工作中,大量的資料整理、分析、運算驗證甚至是一些文件起草等工作可以交由人工智能系統完成。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系統可以不斷學習人們研究方法的經驗,使得技術標準研究工作的經驗積累不再完全依靠研究人員的長期實踐工作,而讓研究人員一開始就可以獲得之前大量經驗的指導。通過現有技術標準研究體系與人工智能系統的結合,可以極大地提高技術標準研究效率和質量,更快地實現技術創新。
研發驗船師培訓和技術支持智能系統。綜合運用模式識別、自然語音識別、虛擬現實等技術,建立新的驗船師培訓和技術支持體系。改變現有驗船師培訓和技術支持由人工授課、師傅帶徒弟、文件來往等方式為主的模式,讓驗船師能夠得到高質高效的培訓和實時的技術支持。
建設中國船舶超級計算中心。為實現人工智能系統的高效應用,同時實現人工智能系統的快速自我迭代,可以建立中國船舶超級計算中心,將各類工程計算、信息處理、智能服務等工作交由計算中心,并使用新一代網絡通信技術與每個船檢工作現場連接,使之成為中國船檢的智能大腦。
建立有組織的協作系統。要建設船舶檢驗各種人工智能系統,并不斷迭代實現創新,必須展開協作,不僅僅是船檢系統內部的廣泛協作,更重要的是與外部各類技術研發機構的協作。有組織的協作所能取得的成果要超出臨時的合作,有必要與外部科研機構建立相對穩定的協作關系,讓最新科技發展成果在船舶檢驗中能得到適當的應用,促進船舶檢驗工作的不斷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