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自貿區打造全球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地
2018-08-09 09:24:00
來源:浦東開發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隨著上海自貿區“允許設立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企業”的開放,數家全球頂尖外資船管企業相繼落地,形成一定集聚氛圍。
日前,新區商務委會同上海海關等部門,邀請貝仕、達飛、南盛堡、中英中船等8家國際知名船舶管理企業,舉辦上海自貿區國際船舶管理企業現場解疑會。
企業列出35條問題
8家企業共陳述35條堵點痛點難點,主要聚焦在稅務管理、外匯結算、口岸通關、人員便利、資質申請五大方面。
稅務管理——船舶管理大部分費用是代船東支付船員工資及換班費、物料備件采購費、保險理賠及塢修費、檢驗等船舶運營費,但運營費和富余運營資金的稅費不明確。為其提供物資供應的民營船供企業要上繳增值稅,無法辦理退稅,希望享受同于遠洋運輸供應公司和外輪供應公司的退稅政策。
外匯結算——船管公司提供貿易單據較難,加之外管局對船舶運營費代收代付屬性不明確,也沒有明確界定物料備件的服務或貨物貿易屬性、以及服務貿易支付超5萬美元付款備案,導致船員工資、船長借支、富余資金退還、物料備件支付等外匯結算困難。目前,企業只能小部分費用在上海自貿區船管公司支付,大額資金轉到新加坡等地進行支付。
口岸通關——進關產品需在海關倉庫放置1天才能清關,但港口清關和轉關效率還不夠,影響企業通關。此外,在開展保稅維修業務的過程中,企業有保稅物流賬冊和保稅維修賬冊互通、自貿區內保稅維修區外檢測、保稅維修料件和待維修件入境備案數據簡化、拓展長三角業務方面需求,希望海關繼續匹配相應的創新舉措。
人員便利——按照規定,船管公司的高級船員必須憑原件下船換高階證書,對安全配員和營運造成一定影響。對于國際航行船舶來說,遭遇突發情況需利用船舶靠港時間,派遣維修人員登船,但進出口岸簽證手續不夠便利,使得有限的靠港時間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一些提供物資供應的船供公司,進入上海碼頭需支付較高管理費,征收額度達15%,導致企業財務支出管理費用很高。
咨詢服務——由于缺乏有效整合政策咨詢、信息查詢、多部門溝通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議在口岸設立跨部門溝通窗口,以無紙化方式整合不同類型法律法規,便于企業咨詢查詢;或單獨設立稅務窗口,提供政策咨詢、培訓輔導、解決稅務難點等服務。
政府部門現場解疑
針對上述難點,相關部門現場為企業解疑。
區稅務局:船員個稅、船供物資退稅問題納入制度清單。有關船舶管理公司代船東支付的船舶營運費的代收代付認定和稅費標準,新區稅務局將與上海外管局共同通過試點案例提出解決方案。
上海外管局:據合同認定營運費代收代付屬性,可辦理標的物支付船長借支退匯。代收代付資金或管理費用退匯,應原幣種原路退回,直接在銀行辦理。
上海海關:上海海關通關時間去年實現了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今年將繼續提升通關效率。保稅倉庫沒有必須放置一天的管理要求。企業提出的維修設備出區檢測需求現已成功解決。海關對減化備案、賬冊互轉等問題作了肯定的解答。
上海海事局:已采取無紙化申報,便利適任證書辦理。鼓勵外資船管公司申請海員外派機構資質來招募中國船員。對船供公司反映的碼頭管理費問題,將深入研究。就船舶維修人員上船簽證不便問題,還需上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研究解決。
區商務委:關于設置咨詢服務窗口的建議,需與市口岸辦和新區稅務局進一步協商,研究是否結合現有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浦東企業服務中心服務窗口疊加政策咨詢和稅務難點功能,提高企業服務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