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龍2”號破冰船首航南極
10月15日,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從深圳啟航首航南極,與“雪龍”號一起展開“雙龍探極”,開啟中國極地考察新格局。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秦為稼在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新聞發布會上說,本次考察以“認識南極、保護南極、利用南極”為根本遵循,掌握南極變化對全球影響的趨勢,提高我國適應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積極參與南極全球治理。
本次考察實施兩船四站考察任務, 根據自然資源部批準的“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總體方案”,考察隊由來自105家單位的413人組成。
“雪龍2”號將首先前往南極中山站開展作業,隨后開展南大洋宇航員海綜合考察和長城站考察,預計2020年3月下旬回國。
“雪龍”號將于10月22日從上海出發,前往中山站開展作業,隨后開展羅斯海和阿蒙森?瓶甲鳂I,再到戴維斯海、普里茲灣、中山站作業,之后回國,預計2020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
本次考察將充分利用船舶、海冰、海洋、陸地、空中、考察站等平臺,通過陸地—海洋—大氣—冰架—生物多學科聯合觀測,實施恩克斯堡島新站建設前期工程、開展業務化觀監測、實施國家重大科研計劃、完成基建收尾及站區環境整治以及常規保障、物資運輸、工程建設、國際合作、宣傳科普等工作。
據了解,“雪龍2”號將于15日從深圳啟航,“雪龍”號將于22日從上海出發。兩船預計11月25日左右抵達中山站。“雪龍2”號將實施破冰作業,“雪龍”號向中山站運輸貨物和人員開辟海上通道。此外,兩船將在南極的普里茲灣展開協作,回收和布設;。
在結束中山站第一階段任務后,“雪龍”號將按順時針方向前往阿蒙森海作業,“雪龍2”號則按逆時針方向航行,向宇航員海進發。
本次考察將重點實施 “2船”(“雪龍2”號和“雪龍”號)、“3海”(宇航員海、阿蒙森海、羅斯海)、“4站”(中山站、長城站、泰山站和正在建設中的恩科斯堡島新站)的考察。
首次“雙龍探極”開啟中國極地考察新格局,今后會成為常態化的考察模式。此次考察將圍繞南極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開展宇航員海、阿蒙森海等海域的海洋環境調查,拓展海洋觀測網,深入研究南極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和影響。
“雪龍2”號揭秘
“雪龍2”號船船長趙炎平說,“雪龍2”號是一條以極地水域科學考察為首要任務、兼具極地考察站后勤物資運輸能力的“綠色”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與“雪龍”號相比,“雪龍2”號破冰能力和科考能力“更上一層樓”。
破冰能力更強——“雪龍2”號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雙向破冰均具有以2-3節船速連續破1.5米冰加0.2米積雪的能力,滿足無限航區包括極區航行和作業需求。
智能化程度更高——“雪龍2”號船體內部安裝有很多傳感器,實現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獲取、交換和展示,基于數據處理分析等技術,實現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運行和輔助決策。
機動性更強——“雪龍2”號配備了移動集裝箱式實驗室,可提高海洋科學考察的機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