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紅3”船正式入列“東方紅”系列科考船隊
中國海洋大學校長于志剛為“東方紅3”號船長蔣六甲授旗
10月25日,中國海洋大學慶祝建校95周年,中國海洋大學與青島市政府共同舉辦青島“海洋·發展”大會,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船正式入列中國海洋大學“東方紅”系列科考船隊。
科考利器彰顯研發設計實力
由中船七〇八所研發設計、江南造船建造的全球最大靜音科考船“東方紅3”船是一艘5000噸級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船,以培養深海大洋創新型人才為首要任務,融合科學研究、科學考察、高新技術研發應用為一體。該船總長103.8米、寬18米,全球無限航區航行,海上自持力長達60天,可連續航行15000海里;載員110人,其中含82名科考人員,甲板作業面積和實驗室工作面積均超過600平方米。該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安靜、定員最多、經濟性、振動噪聲、電磁兼容等指標要求最高,作業甲板和實驗室面積利用率最大、綜合科考功能最完備的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東方紅3”船還是國內首艘、國際上第四艘獲得DNV GL簽發的船舶水下輻射噪聲最高等級——靜音科考級(SILENT-R)證書的海洋綜合科考船,也是世界上獲得這一等級證書排水量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船。
“東方紅3”船采用一種與船艏型線一體化設計的多波束導流罩專利設計,在確保多波束測量性能的前提下使得全船阻力減少15%-20%,油耗大大減少,在相同的油艙容積下,續航力大大提高,確保本船能航行到更遠的深海大洋進行考察作業。
降低科學考察船自身的輻射噪聲水平,使得探測時能更加清晰不受干擾,一直是一大難題。“東方紅3”船采取全船減振降噪分析和優化設計,對主要噪聲源進行分析驗證并在工廠FAT試驗中進行嚴格的單項驗收,最終確保獲得國際上最嚴格的水下噪聲指標,挪威船級社DNV Silent-R船級符號。
為獲得最高精度的全海深地形底貌測量能力,“東方紅3”船在國內首次引進兩套高分辨率(0.5 ° x 1 °)的中淺水和全海深多波束系統(國際上僅有一艘船安裝),設計單位和船廠聯合攻關解決了船舶型線設計和建造安裝工藝的關鍵技術,一舉提升了我國在全海深地形底貌的探測能力。
“東方紅3”船裝備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水體、大氣、海底探測和遙感信息觀測與應用系統,可進行海洋空間多學科海洋要素的快速探測與分析,該船配備有2臺10000米以上的CTD 絞車、1臺10000米鋼纜絞車、1臺 10000米光電纜絞車、1臺12000米纖維纜絞車大大確保了作業探測的深度和可靠性。
“東方紅3”船配置獨立的科考數據網絡系統,并配置雙萬兆核心。時空同步科考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處理與集成,數據成果可在線顯示與遠程傳輸。配置船岸一體化船舶數據信息網絡系統,支持WIFI和有線接入,VSAT船岸實時通訊。船體與船舶關鍵設備、船體振動與噪聲、水下輻射噪聲、各類強弱電與各類線纜電磁兼容、以及船舶動態與姿態等各類信息在線監測與報警系統。
“東方紅3”船靜音螺旋槳同樣由七〇八所自主研發設計。設計該SILENT-R螺旋槳不僅是國內首創,更是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七〇八所科考船設計團隊打造的這一科考利器,自2019年6月試運行以來,“東方紅3”號赴南海圓滿完成了3個航次、26項重大科考任務,利用優越的船舶性能、極好的船舶環境條件、先進的科考技術裝備,獲取了一批精準的科考數據成果,取得了諸多以往在國內科考船上無法得到的突破性成果。
“東方紅”系列船隊續輝煌
在上世紀60年代、90年代,教育部分別立項支持中國海洋大學建造了2500噸的“東方紅”船和3500噸的“東方紅2”船。七〇八所相繼研發設計了的“東方紅”船和“東方紅2”船,兩代兩艘“東方紅”海洋綜合實習調查船,已為我國培養海洋多學科實習學生1萬余人次,海上作業總計3000余天,安全航行近30萬海里,歷史航跡遍布我國周邊海域及西太平洋,為我國海洋科考事業立下赫赫“戰功”。
“東方紅”號海洋實習調查船
1960年,國家計委同意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前身)建造2500噸級海洋科學調查船的申請。1962年12月25日,“東方紅”號正式在滬東造船廠開工建造,投資近1000萬元。1965年1月20日,“東方紅”號下水,12月28日,交付并啟用。
“東方紅”號總長86.84米,型寬13.20米,型深7.40米,設計吃水4.40米,總排水量2345噸,主機馬力3000匹,服務航速14.6節,乘員139人(其中船員45人,載員94人),設有物理海洋、海洋氣象、海洋化學、海洋物理、海洋地質、海洋生物、航海等實驗室。
受十年“文革”影響,追溯東方紅船的航跡只能從1981年開始。1981年以來,東方紅船積極承擔并圓滿完成了中國海洋大學及國家教委委屬高校海洋學教學實習、海洋調查、中外合作調查與出國訪問等任務。1981年至1995年底,共完成了118個航次的出航任務,安全航行18萬海里,未發生過等級安全事故。
在“東方紅”號服役期間,先后執行了09-603工程、7402工程-渤海海峽磁場總強度測量、首次東海大陸架調查、中美“渤海中南部及黃河口海域沉積動力學”合作考察、中法、中日合作調查等任務,并接待過越南胡志明主席、柬埔寨首相賓努、康生、伍修權、白如冰等國內外知名人士。
“東方紅”船至1996年退役整整運行了30年,是開拓我國海洋事業的先驅,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搖籃。1996年1月21日,“東方紅”號正式退役。
“東方紅2”號海洋綜合實習調查船
1991年5月,國家計委批準青島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前身)新建綜合性海洋實習調查船技術方案,國家計委、財政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資9000萬元。1992年7月15日,國家教委正式批準建造海洋調查船。1994年8月5日,新船在中華造船廠開工建造。1995年2月23日,新建造的海洋實習調查船被命名為“東方紅2”。1995年7月15日,“東方紅2”號下水,12月28日,交付。
“東方紅2”號船長96米、型寬15米、總噸位3235、排水量3500噸、最大吃水5.5米、主機功率2 X 1600千瓦、最大航速18節,定員196人,經濟航速14.0節,續航力13000海里,自給力為60天。全船設有15個不同類型的實驗室,總面積達325平方米,甲板作業面積330平方米。
“東方紅2”號先后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項目、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西北太平洋環境底質調查項目、西北太平洋海洋通量調查項目、國土資源調查項目、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項目、中德政府間國際合作項目、科技部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級基礎研究高新技術課題的綜合性海上觀測任務,實現了6000米洋底采樣、10000海里連續航行、高海況觀測等,完成了資源、環境、氣候與生態系統變化、維護國家權益及高新技術發展等國家海洋戰略課題的綜合性海上觀測任務。
“東方紅2”船1996年投入使用至今,在20多年的時間里,平均每年在航近300天,與國際上利用率最高的科學考察船并駕齊驅,成為我國海上重大科技項目和國防項目的主要承載者。
隨著“東方紅3”船的入列,中國海洋大學已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綜合性科考船的大學,更是世界上少有的、擁有系列化科考船隊的大學,這不僅是歷史的傳承,更是我國科考事業飛速發展的生動寫照!七〇八所設計的“東方紅”系列科考船隊也必將繼續為我國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維護國家權益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在海洋科學研究與綜合調查、國防建設、海洋資源、海洋工程、國際合作調查領域和海上實踐教學、海洋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撐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