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羅地亞又一家骨干船廠破產
就在中船重工代表團前往克羅地亞商談收購克羅地亞最大造船集團Uljanik的時候,作為克羅地亞四大骨干船廠之一的Brodotrogir近日也進入預破產(pre-bankruptcy)程序。這是繼Uljanik集團之后的又一家克羅地亞主要船廠申請破產,Brodotrogir船廠破產給已經岌岌可危的克羅地亞造船業帶來了又一重擊。
據悉,克羅地亞斯普利特(Split)商業法院在上月正式啟動了Brodotrogir船廠的預破產程序,并制定Zdravko Tešić作為破產托管人。法院要求債權人在21日內向有關金融機構(FINA)提交債權,同時定于7月10日舉行審理債權的聽證會。
Brodotrogir船廠在3月8日申請啟動預破產程序,但法院要求提供更多文件,因為重組計劃并未包括在內。
目前,Brodotrogir船廠的在建新船包括1艘續建的MR型成品油船“Dvina Gulf”號,計劃在2019年交付;這艘新船原本名為“Bow Dvina”號,由Odfjell在俄羅斯Sevmash船廠訂造,在8年前遭撤單,之前拖航至克羅地亞續建。
另外,Brodotrogir船廠還在為Canada Feeder Lines建造2艘多用途船,計劃在2019年交付。Brodotrogir船廠的手持訂單還包括為匿名船東建造的2艘渡船,將分別在今明兩年交付。
截止今年2月底,對Brodotrogir船廠的索賠總額達到了1.874億庫納(約合人民幣1.9億元)。
當地媒體報道稱,對于Brodotrogir船廠而言,預破產程序是一種先發制人的行動,旨在解凍其銀行賬戶。賬戶凍結可能會導致長期無力償債,這無疑會對Brodotrogir船廠業務延續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并最終導致業務終止或破產。
據了解,預破產程序是一種金融公司重組,旨在建立流動性和償付能力。這一程序通常是由債務人出于自己的目的而啟動的。通過預破產程序中的財務重組,有可能將短期負債轉變為長期負債,并有可能取消債務。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在過去5年來,Brodotrogir船廠一直由克羅地亞投資公司KERMAS Group所有。2013年,KERMAS收購了當時作為國有船廠的Brodotrogir。KERMAS持有Brodotrogir船廠95.24%的股份,同樣也是Brodotrogir船廠的債權人。
之后,Brodotrogir船廠曾經進行過重組,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難以接獲新船訂單,因而無法獲得收入并保證工人薪資的發放,出現了拖欠薪資、獎勵減少、不能支付供應商和承包商款項等問題,裁員的擔憂也日益增加。
目前,Brodotrogir船廠控制著12家公司,雇傭約700名工人。作為為生產過程融資并投資于關聯企業的母公司,Brodotrogir船廠從KERMAS獲得了9170萬庫納的貸款,從而為其關聯企業的生產提供資金。
Brodotrogir船廠是克羅地亞的四大骨干船廠之一。為了加入歐盟,克羅地亞在2013年對造船業進行了重組,但是四大骨干船廠Uljanik船廠、3.Maj船廠、Brodosplit船廠和Brodotrogir船廠未能跟上歐洲造船業轉型的步伐,采取與亞洲造船業開展差異競爭的策略,由于沒有及時快速跟進造船技術更新并投入相關研發資金,造船生產設備落后、效率難以提高、信息化水平低等,因此逐漸落后于歐洲同行。
除了Brodotrogir船廠之外,克羅地亞最大造船集團Uljanik旗下Uljanik船廠和3.Maj船廠也已經瀕臨破產,不過,克羅地亞政府依然全力支持Uljanik集團,據悉,中船重工代表團近日已經前往克羅地亞商談收購Uljanik集團。
在20世紀80年代末,克羅地亞造船業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三,僅次于日本和韓國。然而,目前,克羅地亞造船業接單排名已經跌落至全球第十三位,市場份額僅為約0.6%。曾經的世界第三大造船國——克羅地亞造船業正面臨“終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