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船廠投機造船?這家船廠靠租船重生
得益于海工船舶租賃業務大幅增長以彌補造船收入的不足,幾乎已經破產的馬來西亞海工船公司Nam Cheong又活了過來,在今年上半年終于實現盈利。
Nam Cheong曾經是馬來西亞一家嚴格意義上的海工船建造商,Nam Cheong的商業策略是投機建造海工支援船(OSV)用以庫存,在接近完工時找到買家,從而獲得更好的價格;如果未能找到買家,Nam Cheong將會暫時把新建OSV納入自己名下的船隊。
據了解,Nam Cheong位于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美里(Miri)的船廠面積12.6公頃,能夠交付最多12艘船(取決于OSV的規模和復雜程度)。隨著需求的增加,2006年,Nam Cheong開始逐步將船舶建造工作外包給中國船廠,從而獲得額外的生產能力。自2007年以來,Nam Cheong已經成功交付給了超過100艘船舶。
圖:2017年4月,福建東南造船為馬來西亞NamCheong公司建造的一艘65MSK511操錨供應拖船順利交付。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目前,Nam Cheong的手持訂單量共計21艘,全部將在今明兩年內交付。其中只有2艘由Nam Cheong在馬來西亞的船廠建造,另外19艘全部在中國船廠建造,包括大連中遠海運重工的1艘應急響應與救援船(ERRV),福建白馬船廠的8艘三用工作船(AHTS),東南造船的3艘AHTS和1艘平臺供應船(PSV)、廣州航通船業的2艘AHTS、蕪湖造船廠的1艘AHTS和1艘PSV、以及廈船重工的2艘PSV。
在過去幾年來,由于海工市場的嚴重低迷,Nam Cheong有大量待交付的OSV未能找到買家。同時,已經確認了訂單的客戶也紛紛選擇延期交付甚至撤單。受此影響,Nam Cheong開始轉向租船業務。
Nam Cheong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中稱,公司造船業務在今年上半年沒有任何收入,不過,幫助抵消造船收入缺乏的則是租船業務收入顯著增長。
由于船隊規模從23艘擴張至34艘、且船隊利用率上升,Nam Cheong在今年上半年的租船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183%,增至1.046億馬幣(約合2494萬美元)。在租船收入大增的助力下,Nam Cheong上半年得以維持盈利,營業利潤為2500萬馬幣(約合596萬美元)。
Nam Cheong首席執行官Leong Seng Keat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們的業績得到了強勁的租船業務的提振。我們擴大了船隊規模,提升了能力,幫助我們度過了行業的逐步復蘇。”
2017年11月,Nam Cheong的破產保護申請得到了新加坡高等法院的批準,初始期限為六個月。Nam Cheong去年9月完成了債務重組。Leong Seng Keat表示,未來,Nam Cheong計劃進一步擴大船隊,并向EPCIC(工程、采購、施工、安裝和調試)領域多元化發展,同時為其造船業務爭取訂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