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m Cheong將在馬來西亞打造新船廠
馬來西亞最大海工船建造商Nam Cheong計劃投資6000萬馬幣(約合1.01億元),將馬來西亞納閩清真中心打造為造船廠,并逐步將其在中國和印尼的船舶修造業務轉移至納閩。
納閩管理局近日與Nam Cheong近日舉行了納閩清真中心的“投資申請批準備忘錄移交儀式”。
這項巨額投資是納閩管理局的一項舉措,旨在使原本作為零售倉庫的納閩清真中心能夠全面運作。Nam Cheong將從2020年1月開始在納閩運營,預計將在2年內投資6000萬馬幣,這將為納閩當地創造至少1500個就業機會,從而間接改善納閩人民的社會經濟地位。按照規劃,Nam Cheong將把業務從中國和印尼巴淡島轉移到納閩清真中心,以從事制造、焊接、海上船舶修理和培訓中心等活動。
馬來西亞聯邦直轄區部長Khalid Abdul Samad表示:“納閩清真中心及其現有的倉庫設施和后勤支持位于海邊,對造船業具有戰略意義。”
“Nam Cheong是一家在造船業享有國際聲譽的馬來西亞公司,應有機會將其業務活動遷至納閩。我們希望這將有助于改善當地經濟和人民福祉,因為Nam Cheong的造船業務將可以與嚴重依賴油氣行業的納閩一同發展。”
據了解,Nam Cheong位于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美里(Miri)的船廠面積12.6公頃,能夠交付最多12艘船(取決于OSV的規模和復雜程度)。隨著需求的增加,2006年,Nam Cheong開始逐步將船舶建造工作外包給中國船廠,從而獲得額外的生產能力。自2007年以來,Nam Cheong已經成功交付給了超過100艘船舶。
Nam Cheong原本是馬來西亞一家嚴格意義上的海工船建造商,Nam Cheong的商業策略是投機建造海工支援船(OSV)用以庫存,在接近完工時找到買家,從而獲得更好的價格;如果未能找到買家,Nam Cheong將會暫時把新建OSV納入自己名下的船隊。
在過去幾年來,由于海工市場的嚴重低迷,Nam Cheong有大量待交付的OSV未能找到買家。同時,已經確認了訂單的客戶也紛紛選擇延期交付甚至撤單。受此影響,Nam Cheong開始轉向租船業務。今年上半年,Nam Cheong租船業務收入顯著增長,而造船業務在上半年則沒有任何收入。目前,Nam Cheong船隊規模已經擴張至34艘,平均船齡不到5年,是馬來西亞最年輕的OSV運營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