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團”自救!三菱重工聯手大島造船
繼日本最大船企今治造船和第二大船企日本造船聯合(JMU)宣布合作后,日本第三大船企大島造船和三菱重工也將正式聯手。面對中韓兩國船企巨頭的整合重組,同時日本造船業手持訂單創10年新低,日本船企不得不“抱團”自救。
三菱重工將聯手日本第三大船企大島造船
據日媒消息,日本三菱重工宣布,計劃將位于長崎造船所香燒工廠出售給日本第三大船企大島造船,香燒工廠的出售也標志著三菱重工基本退出LNG船等大型資源運輸船建造領域。
目前,三菱重工與大島造船正在調整銷售額等事項。香燒工廠現有的約600名員工也在考慮轉職或者調動工作崗位。
與香燒工廠相同,大島造船同樣位于長崎,是一家以建造散貨船為主的船廠。數據顯示,2018年大島造船建造量為129萬GT,位居日本第三;三菱重工建造量為80萬GT,位居日本第四。
此前,大島造船已經于2017年開始與三菱重工在商船業務方面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預計收購香燒工廠將使大島造船提高生產效率、更好地對抗中韓船企。
香燒工廠是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的兩家工廠之一,于1972年成立,位于長崎造船所本工廠附近。香燒工廠配備了1臺1200噸超大型起重機和2臺600噸起重機,干船塢長1000米,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船廠之一。
三菱重工將出售香燒工廠退出LNG船市場
近年來,三菱重工香燒工廠主要負責建造LNG船和LPG船,每年約能建造4艘船。然而,隨著韓國船企以價格優勢基本壟斷LNG船市場,香燒工廠自2015年以來一直未能獲得任何LNG船訂單,現有手持訂單中最后一艘LNG船也在今年9月交付完畢。
三菱重工去年已經計劃降低香燒工廠的商船建造業務比例,目標是到2020年將造船比例降低到香燒工廠業務結構的50%,轉向橋梁、碼頭等土木工程結構的建造和客船修理工作等。
對于三菱重工而言,長崎是創業的起點。1884年,三菱財閥創始人巖崎彌太郎向工部省租借長崎造船局(位于今長崎市),改名為“長崎造船所”。二戰期間,這里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戰艦“武藏”號。
三菱重工的高管表示,在三菱重工看來,包括香燒工廠在內的長崎造船所有著“特殊的意義”,但受市場變化影響,三菱重工也在考慮出售事宜。
在出售了香燒工廠之后,三菱重工將專注于兩家主要工廠——負責為日本防衛省建造護衛艦的長崎造船所本工廠,以及主要建造渡船的下關造船所(山口縣下關市)。三菱重工希望將重心放在具有競爭力的船型領域,大規?s小業務范圍。
手持訂單創10年來新低日本船企“抱團”自救
日本船舶出口組合的統計顯示,日本船企截止10月的手持訂單量約為2000萬總噸,和2008年的7千萬總噸相比,目前比頂峰時減少7成,創出過去10年最低。缺少訂單給日本造船行業帶來混亂。
造船業從簽約到交付需要約2年時間,從確保業務穩定性的觀點出發,手持訂單量需達到全部產能的2~3年規模。但日本的造船企業目前約為1.5年。日本大型造船企業高管表示,“手頭工作完成之后,將面臨是不惜虧損也要獲得訂單還是開工率低迷導致嚴重虧損這一終極選擇。”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兩大造船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11月進行了合并。而韓國現代重工正在與大宇造船推進合并工作。在中韓造船巨頭推進合并的背景下,日本造船業重組也已啟動。
由于壟斷化,日本造船行業相關人士擔憂出現低價大量接訂單的價格攻勢。曾在液晶和半導體行業發生的事態有可能在造船行業重演。
為了對抗中韓,日本最大船企今治造船和第二大船企日本造船聯合(JMU)剛剛在11月底宣布將進行商船領域的資本和業務合作,希望借助擴大規模以繼續生存。
隨著三菱重工和日本大島造船的聯手,在巨大聯盟誕生的背景下,未來日本大型造船企業和中小造船企業或將“抱團”自救,迎來一波合并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