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大學與中海油共建成立“海洋裝備研究院”
為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天津大學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簡稱“中海油”)近日宣布成立聯合研究院。
天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一直以來與中海油有著優良的合作,經中海油專家2018年9月進,F場考察論證,最終經中海油黨組和董事會嚴格篩選,建立中海油-天津大學海洋裝備聯合研究院。天津大學與中海油聯合研究院成立的批文由中海油董事長于前不久簽發。中海油此前剛剛經過中央巡視組巡視,海洋裝備聯合研究院的成立得到巡視組的高度肯定。巡視組要求中海油與天津大學保持更為切實緊密的聯系,共同為海洋強國戰略奮發努力,不搞形式主義,中海油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優先選擇與聯合單位合作完成,為我國海洋裝備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國內外海洋裝備和高新船舶發展迅猛,國家高度重視海洋油氣開發及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研究,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科技部等也都做出相應的規劃。本聯合研究院是在天津大學“建工學院海洋裝備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旨在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海洋石油工程技術進步,推進“產學研用”合作廣度與深度。雙方通過搭建高水平研究平臺,組建聯合研究團隊,共享優勢資源,建立人才交流培養機制,開展技術交流活動,聯合申請高水平科研項目,聯合申報高層次科研獎勵,真正實現校企融合、共同發展。雙方致力于將聯合研究院建設成為有影響力的國家級海洋裝備技術科研創新平臺。
海洋裝備研究院下設理事會、學術委員會、考核委員會、聯合研究院領導班子及專項工作室。由中海油主管科研副總經理劉再生擔任院長,天津大學余建星教授擔任常務副院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本著穩步推進、建設中求發展的思路,聯合研究院首期建設設立5個室,包括深海海底管道/立管研究室、海上浮式結構物研究室、寒區/極地海洋工程技術研究室、海洋裝備結構研究室等4個專業研究室及1個綜合管理室。開展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裝備研發、深水海底管道/立管理論與實驗、虛擬仿真等,解決國家卡脖子技術,服務國家東海、南海資源開發和西非等國際海洋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