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星跟蹤顯示船舶硫排放如影響云層和氣候
2019-11-07 11:09:00
來源:海事服務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關于航運會對地球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這已經成為不容爭辯的事實,無論是燃油廢氣、油污廢水、船舶生活垃圾...都對大氣、海洋、地球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最近,又有研究機構通過衛星云圖發現了航運的痕跡,并指出:航運還能影響云的形成哩!
最近,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
在報告中,他們通過衛星云圖成像,在特定海洋上空的云層中,檢測出了船舶廢氣的痕跡,這些痕跡主要是船舶燃料燃燒后廢氣中的微小粒子,比如包括含硫氣體、重金屬和其他一些致癌物,尤其是含硫化合物的粒子。
這些粒子會在空中成為水汽聚集的“核”,導致在衛星云圖上云特性的可見變化,從而在海洋上空的云層中留下了船舶運行的痕跡——報告中稱為“船跡(shiptracks)”。
船舶在英格蘭西北部康沃爾郡附近海域上空的衛星云圖“船跡”。
研究人員通過將船舶航行軌跡與其排放引起的云層變化進行匹配,發現了船舶硫排放對云層形成的影響——他們在研究北美海岸、北海、波羅的海和英吉利海峽附近硫排放限制為0.5%的海域時,發現這些海域上空的云層中,“船跡(shiptracks)”基本完全消失了。
這意味著船舶含硫化合物排放可以改變云層性質,在報告中稱“兩者之間存在強關聯性”。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借助GPS定位技術,通過衛星云圖技術,在海上上空中跟蹤監控了超過17000條“船跡”,研究了硫成分如何影響云層形成的,以幫助科學家創建更準確的氣候變化模型。
他們得出結論:船舶廢氣中的硫化物微粒對海洋上空云層的形成影響最大,而廢氣中的其他污染物對云的影響則相對較小。
衛星云圖檢測到的加州沿海上空的“船跡”,可見硫排放有輕微下降趨勢。(圖片來自NASA)
帝國理工學院物理系研究員愛德華·格里斯佩德特博士表示:“‘船跡’就像航運業不經意間幫我們做的一個標記實驗,讓我們能輕而易舉地進行這種硫排放研究,否則我們很難在開放環境中實現這樣的實驗環境,更難以發現船舶硫排放對云層形成和氣候的影響。而且,硫排放區對船舶硫排放的限制,則進一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空白的對比實驗環境,讓我們輕易看出兩種環境下云層的變化,進而研究船舶硫排放對氣候的影響。”
看到這里,有人可能發現問題了:研究人員的這個硫排放云層研究結果,不光證明了船舶硫排放對大氣云層的形成多么重要,同時也在提醒我們:監測衛星圖像中的“船跡”,也可以幫助海事部門監控船公司執行2020年1月1日以后生效的“限硫令”情況。
沒錯,是這樣的!
因為該項研究幫助人們在云層性質與船舶硫排放含量之間建立了直接相關的強聯系。
據該份研究報告透漏,他們正在試圖將這項新的硫排放監測技術向海事部門推廣應用,用以檢測船舶在遠洋航行中的硫排放情況。
事實上,目前各國的海事監管者,確實很難完全掌握船舶在遠洋航行中的各種行為,已經有不少航運公司花巨資安裝了“作弊”裝置,用以規避海事部門的硫監測。據該報告的研究人員稱,據他們所知,僅在9月份,航運公司就已經花費了數十億英鎊來安裝“作弊”裝置,轉而改道將污染排入海水中。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式監測方式和方法更新迭代、層出不窮,上述通過衛星云圖成像技術來監測船舶硫排放的應用,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投入使用。退一步說,即便這一技術不成熟,也會有其他技術產品涌現。所以說,各種規避手段只能是低檔一時的權宜之計,長遠來看,還是要從根兒上解決,要么使用低硫油、LNG等綠色能源,要么對廢氣進行凈化處理等。
